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山西今明两年将在国家鼓励支持的领域项目总投资约65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目前,省政府已确定了全省十大领域152个重点工程项目。财政部门将在筹好资金、用好资金、管好资金三个方面着力,促进山西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筹好资金,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财力支撑。一是狠抓收入征管,努力完成年度收入任务。2009年山西确定了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8%的目标。全省财税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财税库横向联动协调配合机制,不断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骨干税源企业的跟踪监控力度,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和加强收入管理的对策建议,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将切实加强源头控管,建立起缴费单位完整、依据明确、记录清晰的非税收入征管核算制度,严格非税收入征缴,确保各项收入足额入库。二是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做大山西的项目建设盘子。在中央的1000亿投资中,山西争取到中央新增投资35.28亿元,财政部门将积极参与项目审核把关,确保申报项目符合中央规定的范围和山西的产业发展政策,严格控制“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楼堂馆所项目。在中央财政代地方政府发行的2000亿元国债中,山西争取到53亿元,这部分资金将根据项目需求、市县偿债能力等统筹安排,并实行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三是大力整合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进一步拓展资金整合范围、创新资金整合方式,坚持以项目规划带动资金拼盘,解决资金使用分散、项目重复安排等问题。今年将对省直厅局下属单位除正常工作经费外的项目支出进行归并,把资金重点放在保障民生、促进企业发展、支持“三农”、环境治理、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对仍然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庞大的政府性基金,将之逐步纳入财政有效管理,减少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大力提升财政资金的规模效应和使用效益。
用好资金,发挥资金最大效益。一是严把支出方向关。要切实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总体要求,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落实工业结构调整“四个一批”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支持淘汰关闭一批;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改造提升一批;着力用好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培育发展一批;着力用足企业重组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一批。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拓展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支持范围,提升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继续将民生事业作为支出保障重点,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确保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效应的实现。财政将筹措28亿元资金,支持两年时间在全省农村实现“五个全覆盖”,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二是创新支持方式。要综合运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财政补助及信用担保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带动社会投资。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创优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如金融、保险、企业、民间资金等,投资铁路、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还要防止财政资金的挤出效应,真正当好各级政府投资的决策参谋。三是加快支出进度。要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对于涉及民生方面的支出,继续采取提前下达或预拨的办法;加大项目支出预算的细化和整合力度,进一步扩大“待分配”项目细化改革试点单位范围;加大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督促和检查力度,出现问题严肃处理。
管好资金,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是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精简会议,压缩会议开支;严格控制公务车购置和更新;严格审批因公出国(境)团组,严禁批准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考察和营利性跨地区跨部门团组,坚决制止以培训为名的公款出国(境)旅游;简化接待程序、降低接待标准,节省公务接待费用;从严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楼堂馆所建设。二是深化财政改革。做好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政策落实工作,取消养路费等六项收费,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逐步建立市对县财力差异调整机制,均衡省以下财力分配。启动罚没收入上缴省级国库统一管理改革试点。规范省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应用,推动市级全面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县级启动试点。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提升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水平,支持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三是加强财政监管。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民生领域财政资金特别是各项涉农补贴以及各项涉农专项资金,如村级管理费等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资金的行为,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合规、有效。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