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至深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备受瞩目。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财政部提交的《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和着力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收支安排。各地财政部门又将如何落实呢?本期专题约请了来自财政系统的19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做法及措施,敬请垂注。

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一部署,提出“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各级财政部门将通过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综合性政策措施,促发展保民生。
第一,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持续经营和加快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一是实施增值税转型,允许企业将购置设备的进项税额纳入抵扣范围,将减轻企业税负45亿元。二是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内资企业所得税率由33%降为25%,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编者按: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至深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备受瞩目。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财政部提交的《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和着力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收支安排。各地财政部门又将如何落实呢?本期专题约请了来自财政系统的19位全国人大代表,畅谈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做法及措施,敬请垂注。

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统一部署,提出“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各级财政部门将通过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综合性政策措施,促发展保民生。
第一,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措施,为企业持续经营和加快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一是实施增值税转型,允许企业将购置设备的进项税额纳入抵扣范围,将减轻企业税负45亿元。二是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内资企业所得税率由33%降为25%,对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预计为企业减轻税负33亿元。同时,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在已认定467家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办理速度,使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享受政策。三是全面落实和制定实施商品房购销的财税政策,通过减免房屋交易环节的营业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税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市财政经济状况和企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
第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及时制定并落实帮扶企业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力度,在认真执行国家规定、取消和停止征收涉及天津市的25项收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和停止征收9项收费。同时,对困难企业适当降低或缓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四项社会保险费,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职工队伍的困难企业,通过失业保险基金给予失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于企业开展在岗培训费用超出税前列支限额的部分,用再就业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
第三,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加大财政贷款贴息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规模,重点支持市场需求大、发展势头强、投资见效快的企业和项目。二是加快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市和区县两级财政按1:1出资比例,筹集资金10亿元,支持区县普遍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积极搭建企业融资平台,不断完善贷款担保服务体系,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三是积极组织实施家电下乡活动,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对购买纳入推广范围家电产品的农户按照销售价格的13%给予财政补贴,帮助企业扩大市场,走出困境。
第四,完善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天候财税业务服务。主动深入企业开展纳税服务,重点对大项目、好项目开展现场服务和跟踪服务,认真落实24小时开门服务制度,及时了解和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困难。同时,广泛开展税法宣传,通过12366财税服务热线、财税门户网站等多种载体,积极宣传和解读财税政策,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有关财税政策。同时,精简审批事项,简并报表资料,优化办税程序,取消合并涉及财税业务的审批事项21项,减少企业申请要件43件。
第五,财政政策和财力安排向民计民生领域倾斜,为保增长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是落实提高居民收入的财税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优抚救济补助标准,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加大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和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力度,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进一步稳定就业局势。三是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办法,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财政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积极创新理财模式,大力推进政府投融资改革,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为城市建设提供稳定资金来源。全面加强支出管理,切实把钱花到点子上。加强支出过程控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 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