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0 作者:王金建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当前,湖北省宜昌市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工业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增加、产成品库存增加和亏损额增加的“三增”困难,房地产业出现投资下降、销售额下降和税收下降的“三降”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宜昌财政收入持续多年高增长的局面将难以维持。2009年对于宜昌财政工作来说,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重要一年,要通过科学理财、科学发展在困境中找到答案,闯过这道重要关口。2009年,财政工作的主旋律是贯彻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何把积极财政政策在宜昌用足用活,用出效益来,科学理财举足轻重。要整合资金,盘活财力,科学把握财政投入方向,把积极财政政策和项目建设有机对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聚集、放大””效应,变“死钱”为“活钱”,集“散钱”成““整钱”,用“小钱”引“大钱”。要善于研究和把握财政资金运行规律,减少资金沉淀,让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运动起来,实现在运动中增值,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第一,把有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力引擎。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把预算、税收、贴息等若干财政政策工具有效组合使用,确保宜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达到预期效果。坚持...
当前,湖北省宜昌市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工业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增加、产成品库存增加和亏损额增加的“三增”困难,房地产业出现投资下降、销售额下降和税收下降的“三降”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宜昌财政收入持续多年高增长的局面将难以维持。2009年对于宜昌财政工作来说,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重要一年,要通过科学理财、科学发展在困境中找到答案,闯过这道重要关口。2009年,财政工作的主旋律是贯彻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何把积极财政政策在宜昌用足用活,用出效益来,科学理财举足轻重。要整合资金,盘活财力,科学把握财政投入方向,把积极财政政策和项目建设有机对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聚集、放大””效应,变“死钱”为“活钱”,集“散钱”成““整钱”,用“小钱”引“大钱”。要善于研究和把握财政资金运行规律,减少资金沉淀,让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运动起来,实现在运动中增值,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
第一,把有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力引擎。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把预算、税收、贴息等若干财政政策工具有效组合使用,确保宜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达到预期效果。坚持把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举措,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预算安排,集中资金支持全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央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一些项目需要安排相应的配套支出,要采取压缩一般性支出等措施,将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落实好实行结构性减税和减费政策措施。全面实施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降低征收率、降低住房交易税收、调整完善出口退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以及统一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第二,把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节能减排作为促进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是抓项目,促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政策和服务的支持力度,狠抓五个““重点做好”,把财政支持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成果及时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重点做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等一系列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和衔接,认真做好项目筛选,加强项目财务审核,联合申报项目;重点做好支持电力、化工、医药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和磷化工等5个省级产业集群的关联、延伸项目建设;重点做好支持三峡全通涂镀板、南玻、三新磷酸和宜化、兴发等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发展,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重点做好支持深圳工业园建设,全面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和培育欧赛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发展;重点做好支持黑旋风、劲森电子和交运集团等企业的上市工作,运用好有关优惠政策和财会制度,为企业上市做好前期准备。二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落实规范、稳定和长效的财政科技投入政策,促进宜昌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向上争取节能减排、关闭“三小”企业和以奖代补等财政资金,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加快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有效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支持城区6个环保项目建设。三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加大对投融资平台和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在现有5500万元资本金规模的基础上,继续增资扩股壮大市担保公司实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四是积极支持商贸流通和旅游业发展。认真落实、努力争取促进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及项目资金,支持磷化工等五大出口基地和航空、水运口岸以及城区商业中心、农村流通体系项目建设,支持金东山和三峡茶城等重点批发、农产品市场建设,扩大城乡消费需求。抓住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机遇,重点支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景点景区提档升级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积极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完善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支持农业基础设施、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加工园区、龙头企业发展。
第三,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工作,解决好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落实好贫困中小学生和中职、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三峡大学、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和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二是积极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卫生投入机制,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保障人口计生工作需要。三是大力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启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建立科学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提高城乡低保补助、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金和生活补助标准。认真落实支持小额担保贷款等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促进再就业支撑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四是着力支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落实经济适用房建设税费优惠政策,帮助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第四,把增收节支作为促进发展的关键措施。一是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完善财政收入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支持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积极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加强非税收入征缴入库工作,协调、督促各级执收执罚部门按照政策和规定严格执法,不得开设各类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非税收入全面实行银行代收,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将财政收入增长与可用财力增加有机结合,逐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二是加强财政运行情况分析。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从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主要税种和执行财税政策等不同角度,科学分析财政收支增减变化的原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程度及财政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对财政经济走势进行科学地量化判断和预测,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三是强化节支措施,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压缩行政经费开支,做到“三强化、两严格、一推进”。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确保预算按批准的项目、科目和数额执行,控制预算追加。强化节支措施,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干部出国(境)经费和公务接待费用实行零增长。强化公务支出管理,扩大和深化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盘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资源,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
责任编辑 李艳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