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如何适应新形势、顺应新变化,采取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综合运用财政手段,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是财政部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心任务,也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通过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炼化、化工、建材等中央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重点任务,研究确定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中央企业开展重大技术创新活动的范围和领域,重点支持中央企业改善研发条件,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促进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及产业化。三是按照国务院制定的行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认真落实相关财政政策,支持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运、民航等国家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业投资、产业优化升级、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品牌建设和国际市场开拓,着力提升中小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继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二、坚持保增长与促改革相结合,促进重点行业企业改革发展。一是积极推进新一轮电力、电信体制改革,加快企业重组,研究647万千瓦发电资产变现资金问题及输、配电业务财务分开核算办法。同时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快电信企业重组改革,采取有力措施,推进TD-SCDMA建设。二是全面推进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及时审核批复试点城市或试点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开展试点工作。三是认真落实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入国家资本金及中央企业灾后恢复重建贷款贴息政策,大力支持中央企业灾后恢复重建。四是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支持乳制品生产企业缓解销售困难,促进乳制品企业及相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坚持保增长与惠民生相结合,认真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一是大力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及时批复三峡枢纽工程、三峡移民工程和三峡输变电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同时积极征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保证三峡地下电站枢纽和三峡500千伏直流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二是研究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库区清漂、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保护、消落区治理等遗留问题,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是认真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积极筹集和拨付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积极参与食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研究建立新的国家食盐储备制度,完善国家储备盐政策体系。五是继续做好大中城市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试点项目评审、验收及资金拨付工作,做好大中城市“早餐工程”试点。六是统筹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的安排使用,继续推进“东桑西移”工程的开展,促进中西部地区茧丝绸业发展。
四、坚持保增长与保稳定相结合,全力维护企业稳定。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总体规划,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各项工作,加快破产项目审核工作进度,及时拨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妥善安置职工,保持社会稳定。二是研究解决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遗留的各项涉及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包括推进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接续、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三是继续加大对关闭小煤矿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四是积极开展中央下放有色、煤炭破产企业遗留的尾矿库隐患治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尾矿库治理试点工作。

五、坚持保增长与稳出口相结合,继续支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一是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发展境外营销网络。二是促进出口结构调整,支持科技兴贸基地、汽车出口等基地建设以及农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三是继续支持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贸易发展,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四是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国际资质认证等,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五是继续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大力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支持企业境外投资、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推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六是继续稳定扩大进口,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等进口。
六、坚持保增长与抓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一是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决算编报制度体系,逐步汇总编制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草案,调整完善中央企业税后利润上缴政策,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规模。同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企业效益状况,研究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重点及政策。二是完善企业财务信息体系,继续扩大非国有企业财务快报编报范围,做好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工作,提高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为宏观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特别是关闭破产补助资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检查工作,严禁挤占、截留、挪用,坚决制止和纠正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作者为财政部企业司司长)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