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北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压力较大。为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近年来河北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发展竞争力,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财政在加大投入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2006年省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000万元,2007年增加到6000万元,2008年增加到7000万元,2009年预算安排了8000万元,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增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各市、县也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一些市、县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各市、县安排城市教育附加的30%以上用于职业教育;各县按照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安排成人教育费用,统筹用于乡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在保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政府投入、社会捐助、信贷支持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投入体系。

——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为加快全省高素质劳动...
河北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压力较大。为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近年来河北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发展竞争力,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财政在加大投入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2006年省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000万元,2007年增加到6000万元,2008年增加到7000万元,2009年预算安排了8000万元,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增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各市、县也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一些市、县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各市、县安排城市教育附加的30%以上用于职业教育;各县按照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安排成人教育费用,统筹用于乡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在保证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了政府投入、社会捐助、信贷支持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投入体系。

——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为加快全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步伐,2007年,省财政会同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制定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使财政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更加规范、科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全省开展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遴选工作。目标是在全省职业院校中遴选建设一批适应全省十大主导产业发展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急需的、基础条件较好、办学特色明显的主干专业(专业群)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成为全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产学结合教育的主要基地。经过学校申报、设区市教育和财政部门初审、专家评审等一系列规范程序,全省建立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库,确定中职学校建设项目173个,高职院校建设项目63个。项目库有效期为4年,到2010年结束。按照先后顺序,陆续将备选项目向国家申报或由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资金支持。2007、2008年,省级安排专项资金9300万元,从项目库中择优选取了88个项目进行重点支持;遴选了36个项目上报财政部、教育部,28个项目获得了中央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市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据统计,全省现已建立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97个。
——整合教育资源。各市从实际出发,借鉴省内外一些成功经验,对辖区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统筹整合,力求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唐山市投入20多亿元对11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调整为6所新学校;保定市采取资产重组、引入社会资本、校校联合等方式,对市区现有公办职业学校进行整合,重点建成5所规模较大、条件一流、实训装备和师资水平较高、竞争实力较强的品牌职业学校。按照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建设沿海经济强省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推动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促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省政府决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截至2008年底,先后建立了省级职教集团12个、市级职教集团18个。工学结合模式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6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工作。通过整合公办职业院校资源,形成了一批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组织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区域性集团型职业教育联合体,促进了职业教育同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河北省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实施意见时,遵循“加大财政投入、资金合理负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原则,侧重发挥“鼓励接受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作用,做了以下规定: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高中毕业、学制为一年的中专生,按一、二年级在校生对待。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除中央负担60%部分外,地方负担40%部分,原则上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实行省、市、县三级财政分级负担。省对前三年平均人均财力水平排在全省后50位的县给予50%的补助。二是中等职业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减免、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三是落实好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2007年、2008年,分别有62万名、64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得到了资助。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河北省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果。一是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有中等职业学校801所,在校生总规模约104万人,居全国第三位;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60所,在校生42万多人。全省138个县(市)都拥有了一所多功能的职教中心。民办职业院校282所,招生数占全省高等、中等职业院校招生总数的比例超过了10%。基本上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二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建设了52个国家级职业院校实训基地、178个省级骨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了2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8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技能人才紧缺的专业,如装备制造、建材建筑、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专业的实习实训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师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中、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指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了35%和60%。三是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08年底,全省有4所高职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1所高职成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98所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4所中等职业学校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20门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办学规模较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成绩明显、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高等职业院校。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