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0 作者:刘文卿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大]
[中]
[小]
摘要:
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财政资金支付的集中化管理和明细化记录、监控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资金管理与提高执行效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新形势下,实行无纸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拨付的自动化水平,提升预算执行效率,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实施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的基础条件
实施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技术手段的引进,它需要法律、技术配套、成功例证等方面的保障与支持。
从法律层面上看,2005年4月1日起生效的《电子签名法》明确规定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的实施为财政部门使用电子手段进行资金支付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从技术角度上讲,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领域,在验证信息收发双方的身份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保障信息的安全保密和满足信息不可篡改的完整性要求。目前,财政系统的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管理体系正在抓紧建设中,将为实施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从其他部门的实践经验上看,国务院下发各省(市)...
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财政资金支付的集中化管理和明细化记录、监控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资金管理与提高执行效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新形势下,实行无纸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拨付的自动化水平,提升预算执行效率,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实施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的基础条件
实施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技术手段的引进,它需要法律、技术配套、成功例证等方面的保障与支持。
从法律层面上看,2005年4月1日起生效的《电子签名法》明确规定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的实施为财政部门使用电子手段进行资金支付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从技术角度上讲,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领域,在验证信息收发双方的身份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保障信息的安全保密和满足信息不可篡改的完整性要求。目前,财政系统的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管理体系正在抓紧建设中,将为实施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从其他部门的实践经验上看,国务院下发各省(市)、各部委的各类正式文件均实现电子化传输、落地打印;各商业银行间每日上万亿的资金清算也是通过人民银行“大额资金清算系统”无纸化、自动化完成的;国家税务总局新推广的“税收收入电子缴款(库)系统”实现了纳税人足不出户便可全天24小时享受安全、便捷、高效的税收电子缴款服务。这些部门的无纸化管理均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财政部门实施支付无纸化管理提供了经验支持。
二、部分地方财政部门支付无纸化管理的探索
尽管目前支付无纸化管理还没有在财政系统形成规模,但早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初,很多地方财政部门为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提高资金支付效率,便已开始进行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的探索,特别是深圳和上海两市财政部门在资金支付的关键环节,甚至账务处理环节进行了无纸化管理的有益探索。
2003年8月,深圳市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开始就走上了网络化和无纸化的路子。他们根据支付资金数额的大小划定电子支付的范围,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支付效率。如对于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单笔支付令在500万元以下的,财政仅向各代理银行传递电子支付信息,只有单笔支付令达到500万元以上时才向代理银行同时提供纸质单据和电子支付信息;对于授权支付业务,单笔支付金额一般都小于50万元,预算单位可在网上填写财政授权支付凭证,相关电子信息通过信息交换平台传送至代理银行,由代理银行根据电子支付令完成资金支付任务。深圳市财政局实行的集中支付业务虽然部分保留了纸质单据,但实施无纸化支付的范围较广,极大方便了广大基础预算单位的用款,切实提高了资金支付效率。
从2007年5月起,上海市财政局已不再进行财政与人民银行间的纸质凭证交换,所有凭证均实现了电子化,双方使用“电子凭证”作为支付指令和各自的记账凭证。“电子凭证”在样式上与传统纸质凭证完全一致,需要的时候再利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带有“大红印章”的凭证。上海市财政局利用电子签名技术在与人民银行的信息交换和账务处理环节实现了彻底的无纸化管理,同时利用技术手段打印带有“大红印章”的凭证,在不改变现有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了管理上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财政内部支付管理的效率。
总的来说,深圳市财政局是在全部集中支付流程上实现了部分无纸化,上海市财政局是在部分集中支付关键流程环节实现了全部无纸化。尽管实施方式不同,但无论是深圳市财政局还是上海市财政局在无纸化管理探索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功,财政资金支付的效率都显著提高,为其他省市进行支付无纸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三、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应注意几个问题
目前,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和准备实施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虽然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是必然发展趋势,但其毕竟是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涉及制度、业务流程和技术改造等多方面,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确保安全。实施支付无纸化管理必须确保资金支付的安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及时出台保障资金安全的各种管理措施,明确财政、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在资金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和操作细节。同时,在技术保障等方面,要充分利用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技术,建立电子凭证管理数据库,实现相关电子信息的安全存储、归档、自动验证、可控打印、审计追踪等功能,确保电子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二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处理好社会“大环境”和单位“小环境”的关系。目前,社会“大环境”的法律、技术保障等条件基本上是满足的,但对于实施无纸化涉及的具体单位,如广大基层预算单位、银行网点等“小环境”的情况各有不同,关键要促进这些具体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网络安全设施、应用软件的衔接以及人员素质的提升,为实施无纸化创造充分的条件,避免“木桶效应”,谨防安全隐患。
三是逐步推进。实施支付无纸化管理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管理上的革命,安全稳妥是第一位的要求,这决定了实施支付无纸化管理必须分步完成。分步实施的一个层面是管理方式上的分步实施,即一定要有一段“无纸化”和纸质单据并存的过渡时期,甚至做好部分纸质单据要长期使用的准备。另一个层面是在管理范围上的分步实施,可以先实施部分支付环节,如在财政和人民银行的环节实现无纸化管理;也可以先从情况简单,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单位做起,如在部分一级预算单位开展无纸化试点工作。通过分步实施,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和充分保障资金安全的条件下,进一步检验财政资金审核控制机制的严密性和技术手段的适应性,为全面实施财政资金支付无纸化管理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 常嘉
知识卡片
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第一个提出按比例均衡发展思想
皮埃尔·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法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重农学派先驱者。在任鲁昂地方议会法官的时候,他走访民情,全面了解了17世纪下半叶法国经济的危机状况,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计划和方案,发表了《法兰西详情》、《谷物论》、《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等著作。
在法国,劳动价值论是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的。虽然不是有意识的,但事实上布阿吉尔贝尔认为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他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劳动按正确的比例分配于各个生产部门,从而把交换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他认为,消费和收入是同一事物,破坏了消费就破坏了收入,反之,大量的消费就会创造大量的收入。当时法国消费不足的原因首先是税收变化无常,不按实际的生产和富裕程度征税,完全由税务官任意征收,导致税收不公平,财产少的多征税,财产多的反而少征税。酒税、出口关税很高,限制了酒的消费和商品挤出。
布阿吉尔贝尔认为,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都相互关联、彼此不可缺少。因为一个国家的各种职能都是相互为用、相互支持的,这不仅是为了供应彼此的需要,还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他不仅看到了社会经济各部门间保持合理比例关系的重要性,而且进一步分析了实现这种比例关系的社会经济体制,提出社会经济按比例发展的两个条件——各部门有均等的利益和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对于如何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布阿吉尔贝尔主张自由放任。他认为,由于人们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打算,因此,社会经济秩序就需要整顿,而整顿经济秩序的权利只属于大自然,不是任何政府。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法国经济的危机归根到底是由于法国政府违背“自然规律”的要求,对社会经济横加干预的结果。自由竞争是“自然规律”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挽救法国的社会经济危机,政府就必须停止对经济社会的干预,恢复“自然规律”的一切权利。布阿吉尔贝尔的自由放任主张和自然规律思想后来在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金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