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十一城市财政工作会议今年9月15日至20日在古城西安召开。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沈阳、重庆、武汉、大连、南京、广州、西安等十一城市财政局的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共8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改革财政财务管理,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资金管理,缓解资金供需矛盾;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实现今年收支平衡等问题交流了经验,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如何加强企业财务工作,增强企业活力,是这次会议的热门话题。哈尔滨市在第二步利改税的基础上,实行了目标利润管理,将利润指标层层分解,与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天津、大连、沈阳、南京等市实行了原材料、燃料节约奖励办法,对一些定额先进,管理健全的企业按定额考核计奖,既克服了统一按当年消耗与上年实际消耗对比考核计奖所造成鞭打快牛的弊端,又促进了企业加强定额管理,降低消耗。为鼓励增产创汇产品和短线产品,沈阳、大连、上海分别规定了若干具体奖励办法,促进了生产发展。北京等市对小型商业、饮食服务业,实行了各种承包制和租赁制,搞活了流通,繁荣了市场,提高了服务质量。
当前,资金紧缺、融通不畅是制约城市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各城市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会上大连市介绍了“专项资金追踪反馈责任制”的经验,与会代表认为这是增强资金使用责任感,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的好办法,值得各市借鉴。
在控制支出方面,大家畅谈了调整各项事业支出结构,增加智力投资,实行经费定额管理,改革资金供应办法以及筹集资金,发展事业等方面的经验。与会代表认为,重庆市对公费医疗实行“定额管理,结余有奖,超支分担”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认为,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制订统一的规章制度是完全必要的。但面对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和千百个条件各异的企业,绝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有利于搞活经济,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在保证完成国家财政收入任务的前提下,灵活地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具体问题,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大家还就如何加强城市财政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会代表认为,城市财政在国家财政收支中占有相当比重,目前在改革中又遇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发挥中心城市的经济作用,城市财政体制的确定应从城市特点出发,与城市政府所担负的任务相适应,某些政策措施的确定也应充分考虑城市财政的负担能力。
(本刊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