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我市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突破“两亿”大关,比上年增长25.1%,城乡财政收入基本持平,分别占总收入的49.8%和50.2%。过去一年的实践进一步证明,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充分运用财税部门的积极作用,从发展生产中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才能搞活经济,搞活财政,做到增产、增收、增贡献。去年,我们在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的过程中,组织财税部门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筹措融通资金。资金是经济的命脉,搞活经济,首先要搞活资金,1985年,随着国家对信贷基金的控制,抽紧银根,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非常突出。面对这种新情况,我们发动财税部门想方设法,从四个方面支持和帮助城乡企业筹措融通资金,克服生产经营资金不足的困难。一是发挥市财政机动财力的作用。利用地方财政的间歇资金和原有的周转金作临时周转,低息发放给急需资金的城乡企业,做到当年发放当年收回,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全市267户企业得到这方面的支持以后,增加产值9,600多万元,增加利润1,800多万元,增加税收1,000多万元。二是搞活用好乡财政的周转金。如东张乡财政有周转金81.6万元,1985年共发放周转金使用额176万元,资金周转2.15次,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收入。三是穿针引线,从外地引进资金。如徐市财政所和税务组,从苏州、上海等地引进贷款360万元,解决了本乡供不应求的涤纶长丝、锦纶长丝的原材料购货款。虞山税务分局从多方面引进资金345万元,既支持了城区集体工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又增加了税收七十万元。四是帮助企业内部清理资金。为了挖掘企业内部的资金潜力,去年年初,我们就组织财税部门发动各地搞好清资理财,融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乡组织了乡财政、税务、工商、司法、经济法庭、律师等,帮助企业清理催收应收货款,到去年底,全市不少乡(镇)应收款已有明显下降。
(二)推动经济联合。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乡镇企业技术薄弱、设备陈旧、资金短缺等弱点不断暴露出来,实行横向经济联合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近年来,我们在组织财税部门推动横向经济联合,办好一批联营企业上做了一些工作。如梅李税务所就是通过“三抓三促”(即抓开放、促联合,抓配套、促生产,抓管理、促效益)推动了发展联营企业的进程,去年就有六户联营企业投产经营,实现产值为1,900多万元,利润241.2万元,税金104万元。又如徐市税务组的“三引进、三参与”,就是引进设备、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参与研究、参与管理、参与开发,同样也推动和促进了城乡联合。1985年,我市通过财税部门参与新办的各种经济性质的联营企业有67户,其中有与外省市科研部门技术合作经营的,有与外地大专院校校办工厂联合经营的,也有与大城市名牌产品扩点联合经营的。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联营企业投产后已创造产值一亿多元,增加国家税收450多万元。
(三)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去年,我们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主攻方向,并根据财税部门的职能,组织他们配合主管部门着重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经济责任制。他们和主管部门一起,在常熟酒厂进行试点,主要抓了三件事:第一件,明确目标。厂部制订全年总目标,科室制订分目标,车间落实子目标,全厂上下形成一个目标管理系统。第二件,下放权力。厂部对车间下放五个权:车间组织权、生产指挥权、劳动力调配权、制订奖惩权、对外协作权。第三件,订立制度。全厂从厂长开始到班组长一级,人人制订岗位责任制,确保实现各自的奋斗目标。年终,该厂实现了五个增: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利税、人均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4%、25.3%、30.5%、12.7%、15.2%。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将酒厂的管理经验向全市推广。二是抓企业成本管理。去年,我们连续两次召开加强成本管理的专业会议,要求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坚决按照国家的成本管理条例规定的开支范围,做好增产节约工作。要求财税干部积极参与,当好参谋.在这方面,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虞山税务分局一所的同志,针对常熟机械厂钢材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积极向企业提出了钢材领发料管理的一整套建议,被厂方采纳,一年来节约钢材175吨,增加效益20万元。又如王庄税务组的同志,针对常熟齿轮厂工量刃具耗用量大(每月3—4千元)的问题,进行多次调研,会同厂领导制订了工量刃具领用制,仓库分工负责制以及工量刃具管理考核评比制,一年就节约成本二万多元。三是抓企业会计业务培训。去年,我市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举办的乡镇企业会计短训班共42期,达2,674人次,为加强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打下了基础。
(四)促进开发新产品.我们充分发挥财税部门了解市场行情,技术信息灵通,资金调度方便等优势,组织他们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出谋划策。在新产品开发开始阶段,参与可行性研究,热情支持,扶持上马;在巩固阶段,参与改善管理,提高产品效益;在提高阶段,参与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去年,他们发放财政小额技措贷款,支持市属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项目16个,促进了新产品开发,增强了企业的后劲和活力。全市共开发新产品197只,设计新花色、新款式一千余只,8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15只产品填补省空白,20只产品填补苏州市空白,5只产品创“部优”,15只产品创“省优”,7只产品获苏州市优良产品称号。
(五)扶持困难地区.我市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任阳、芦荡、唐市、白茆等乡,是经济比较困难的地区,我们要求财税部门正确运用经济杠杆,把扶持这些地区发展经济作为促产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去年五月,任阳、唐市等四个乡遭到了多年不遇的龙卷风袭击,部分地区损失达180多万元,其中乡镇企业遭受损失40多万元。七月底,在台风的影响下又连续降雨24小时,地势低洼的任阳乡,一天内降水240毫米,不少企业车间仓库遭水淹。灾情发生后,他们专门组织了有关部门现场调查,摸清经济损失、企业税负和保险公司对损失赔偿情况,及时地扶持贫困。除了发放救灾款10万元外,还在税收上按政策给予合情合理的减免税照顾,共计减免51户,减免税款46万多元精神上的鼓舞,政策上的照顾,经济上的扶持,极大地调动了这些地区干部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年终实现产值比上年增长90.8%,利润比上年增长148%,工商税收入库额978万多元,比上年增长30%。
(六)支持农副业全面发晨。我们在认真抓好工业生产的同时,积极地从生产资料、技术和财力等方面,支援农副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通过财税部门采取临时周转、贴息贷款等办法,支持发展精养鱼池面积一万多亩,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对珍门南圩村支持支副周转金七万元,把三百多亩低洼地开发出精养鱼池150亩,年终共获利九万多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增一百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