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8 作者:李金才 鞠洪佐
[大]
[中]
[小]
摘要:
山东省安丘县财政局,认真总结1982年前三年财政连续出现赤字的经验教训,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改革,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使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从1982年开始,连续三年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今年上半年,通过进一步落实增收节支措施,财政收支继续保持好势头:已完成财政收入2,148.7万元,财政支出1,012.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和10.2%。
一、积极促产,培植财源,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经济决定财政。生产发展了,财政增收就有了基础。安丘县财政局根据本县实际情况,从提高经济效益着手,积极支持和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去年的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长70.4%;近四年每年平均递增14%。
(一)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轻工生产。安丘县饮料酒、日用玻璃等轻工生产,是县的重要财源,每年提供的税利都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对此,财政部门紧紧抓住不放。特别是景芝酒,原料有来源,产品销路好,积累水平高。县财政局与银行、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帮助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能力。自1980年以来,先后新上了三座机械化酿酒车间,并改造了酒精塔。在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还帮助企业全面建立了经济责任制...
山东省安丘县财政局,认真总结1982年前三年财政连续出现赤字的经验教训,坚持调查研究,不断改革,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使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从1982年开始,连续三年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今年上半年,通过进一步落实增收节支措施,财政收支继续保持好势头:已完成财政收入2,148.7万元,财政支出1,012.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和10.2%。
一、积极促产,培植财源,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经济决定财政。生产发展了,财政增收就有了基础。安丘县财政局根据本县实际情况,从提高经济效益着手,积极支持和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去年的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长70.4%;近四年每年平均递增14%。
(一)发挥当地优势,大力发展轻工生产。安丘县饮料酒、日用玻璃等轻工生产,是县的重要财源,每年提供的税利都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对此,财政部门紧紧抓住不放。特别是景芝酒,原料有来源,产品销路好,积累水平高。县财政局与银行、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帮助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能力。自1980年以来,先后新上了三座机械化酿酒车间,并改造了酒精塔。在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还帮助企业全面建立了经济责任制,使饮料酒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300吨,利税平均每年增加175万元。县玻璃厂,自1958年建厂以来,一直使用小型池炉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单一,成本高,效益低。县财政局与该厂一起分析了市场包装瓶子的需求情况,帮助企业落实资金,先后改造和新建了全保温池炉两座,并增加了新品种,使1984年日用玻璃产量比1983年增长30%,实现税利307万元,比1983年增长11%。此外,对机制纸、保温瓶等产品生产,也会同企业落实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的措施。从而,促进了全县轻工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生产,广开农村财源。1984年,县财政多方面筹集并发放周转金296万元,扶持20个乡镇新建和扩建了建材、开矿、食品加工等企业33个,扶持村和“两户”、“一体”新上了106个生产项目,扶持种植、养殖、加工等多种经营265项,受援单位当年增加收入250万元,也使来自农村的税收相应增加。如庵上镇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县财政扶持周转金8万元,帮助办起了年产5千吨的轻质碳酸钙厂,每年交税8万元,企业盈利12万元;温泉乡在建大理石厂中,县财政扶持周转金20万元,建成了年产2万平方米的大理石厂,一年可增加税收33万元。今年,县财政又筹集资金164万元,分别支持了12个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项目98项,进一步扩大了农村财源。
(三)积极扶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经营和兴办服务项目,增加收入,提高经费自给能力。近几年,县财政采取投资、借款和预拨经费等办法,扶持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办起了一批工副业生产和服务项目,从而增加了收入,发展了事业。如1983年财政部门在帮助广播局继续扩大水泥杆生产的同时,又协助办起了广播电视服务部,既搞修理,又经营广播器材。两年来,先后为群众修理电视机、收音机2,000多台,并经销了一大批广播器材。至今年6月份,已盈利5.7万多元,加上水泥杆厂的盈利,共获纯收入13万元。
今年,县财政又协助教育系统办起了教学服务公司、教学仪器厂、教学设备厂、印刷厂、被服厂、教学用品服务站等;协助卫生系统办起了医疗服务公司和5个服务部。这些项目,每年可获纯收入40万元左右。
二、经费安排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
要取得财政收支平衡,除了广开财源,增加收入外,还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把各项支出控制在财力可能的范围内。近几年,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增加开支的项目越来越多,资金供求矛盾非常突出。安丘县解决资金供求矛盾的措施是:
(一)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在新的形势下,首先保证了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这个重点。1984年与1982年相比,教育事业费平均每年递增13%;卫生事业费平均每年递增22%。这两项支出,都大大超过了县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
对教育卫生事业费的安排,不但保证了人员经费,而且还结合预算外资金,安排了较多的事业发展经费。1982年至1984年,3年共安排教育事业发展经费298.9万元,安排卫生事业发展经费134.6万元。今年教育事业费仍保持了比上年增长7%的幅度,卫生和科学事业费也均比去年有所增长。
(二)全面实行经费包干。对各项支出实行包干,是调动用钱单位积极性,节约开支的好办法。但是,包干的基础必须有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有说服力的合理定额;包干后管理措施还必须跟上。
安丘县在经费包干中,首先注意了定额的合理性。如人员经费定额,是以组织、人事、劳动部门确定的编制为依据,对标准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等项经过一一计算得出来的。这样虽然工作量大一些,但是漏洞小,单位易接受。对公务费、业务费的包干,则按照各单位工作特点、业务繁简、人员多少和地理条件等,本着既保证特需,又要打紧的原则,确定不同的定额标准。此外,每年包干之前,都要对现行定额的合理性进行调查、考核、调整。合理的定额确定以后,就要坚持“一包到底,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不搞“活包干”。为了使每个单位都能实现包干任务,包干之后,财政部门并帮助单位落实管理措施,加强管理。如县政府机关,摊子大,单位多,情况复杂。县财政局与县政府办公室共同研究,实行了层层包干的办法。除人员经费和不易划分的公用水暖费用由办公室统管以外,其余的差旅费、办公费等费用,分别按各委、办、局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包干定额,由办公室分别与各单位实行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这样逐级落实了责任制,几年来一直没有超支。
(三)坚持先筹后支,不花过头钱。安丘县的财政收入多年来一般是上三下七(即全年收入上半年完成30%,下半年完成70%),财政支出一般是上六下四。因此,上半年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坚持先收后支,量入为出。对实现的税利积极组织入库;同时对上半年的支出,除个人部分和季节性强的支农资金外,其余开支尽量压缩,不花过头钱;二是坚持年终保留一定数量的结余资金,确保来年年初的正常开支;三是对预算外资金坚持上半年的收入下半年使用,下半年的收入来年安排的原则,并把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调剂使用。这样做,既保证了急需的开支,又增强了应付意外情况的能力,争取了主动。
三、加强财政管理,严格财经纪律
财政管理工作一松一紧,效果大不一样。抓好大项,事半功倍。
(一)改革卫生事业费使用管理办法。去年针对前几年实行“包工资”办法的弊病,县财政局与卫生部门配合,深入两处乡镇医院搞了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从今年起,在全县26个医院全面实行了“定编、定员、定岗、定责、定补助”的办法,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弊端,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县医疗单位新办服务项目21个,增设了9个门诊部,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收支相抵,盈余16.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万元。人头经费也比去年同期减少12万元。总计增收节支27.5万元。
(二)进一步完善公费医疗经费管理办法。对公费医疗经费的管理,近几年进一步完善了“一包”(经费定额包干给医疗单位)、“两定”(定医疗单位、定公费医生)、“把三关”(医生把好处方关、药房把好付药关、会计把好报销关)的管理办法,并把公费医疗管理列为卫生系统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从而减少了公费医疗经费的浪费。从1978年以来,公费医疗经费年年有结余。今年,针对部分药品提价、医疗收费标准提高等情况,确定了新的定额,并按干部年龄的组合情况和医疗条件,实行了分档定额包干的办法,上半年26个公费医疗单位,均做到了略有节余。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从1982年起,安丘县财政局始终把整顿企业财务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首先会同主管部门到县造纸厂试点,帮助清理了财产、资金,全面实行了经济核算和资金分口管理,逐步健全了各项原始记录和两级核算制,进一步完善了“成本包干、节约计奖”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使企业面貌大变。1983年转亏为盈36万元。为了促进面上的工作,先后召开了两次财务科长会议,推广了企业财务整顿的经验。同时,先后举办两期财会人员学习班,培训财会人员110名,充实加强了基层财会队伍。对管理基础差的单位,有计划地逐个帮助进行整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至1984年底,全县企业已有31户财务整顿验收合格。企业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1984年与1982年相比,国营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9%,实现利润增长30%,交库利润增长15%。
为了堵塞跑、冒、滴、漏,安丘县财政局除加强了日常财政监督外,每年都开展两次财经纪律和财务大检查。每次检查,都把检查与总结推广经验、纠正问题、健全制度结合起来,树立正气,打击邪气。如今年县财政局会同审计部门,组织全县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会计400多名,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了一次财务大检查,发现滥发奖金26万多元,滥发补贴8万多元,滥发服装、实物折款21万多元。此外,还发现有些单位私购专控商品,动用公款请客送礼,乱涨物价,乱提工资等。对这些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一一作了处理,从而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