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8 作者:袁宏春 汪兴国
[大]
[中]
[小]
摘要: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着重指出:要继续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调查了全国商品粮棉的重要基地—湖北省荆州地区的沔阳、洪湖、监利三个县。
一、粮棉生产和调整情况
1984年,沔阳、洪湖、监利三个县的粮棉生产在连续几年增产的基础上又获丰收,1984年的粮食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20.3%、14.1%、20%;棉花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62%、41%、36%。粮棉生产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农民收入的逐年提高,也使粮食、棉花的销售出现了一定困难。
今年以来,这三个县的县委和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保证国家下达计划的前提下,各自针对本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稳定粮食生产,适当压缩粮棉种植面积的指导思想和调整规划。沔阳县调减粮棉种植面积14.4万亩;洪湖县调减粮棉种植面积9万亩;监利县调减粮棉种植面积33万亩。在调整中,他们采取了这样几条办法:
(一)退耕还湖。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称,三个县曾拥有大小湖泊80多个,面积205万亩。过去,由于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盲目地围湖造田,湖泊面积逐渐减少,到1978年,...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着重指出:要继续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调查了全国商品粮棉的重要基地—湖北省荆州地区的沔阳、洪湖、监利三个县。
一、粮棉生产和调整情况
1984年,沔阳、洪湖、监利三个县的粮棉生产在连续几年增产的基础上又获丰收,1984年的粮食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20.3%、14.1%、20%;棉花产量分别比1983年增长62%、41%、36%。粮棉生产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农民收入的逐年提高,也使粮食、棉花的销售出现了一定困难。
今年以来,这三个县的县委和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保证国家下达计划的前提下,各自针对本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稳定粮食生产,适当压缩粮棉种植面积的指导思想和调整规划。沔阳县调减粮棉种植面积14.4万亩;洪湖县调减粮棉种植面积9万亩;监利县调减粮棉种植面积33万亩。在调整中,他们采取了这样几条办法:
(一)退耕还湖。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称,三个县曾拥有大小湖泊80多个,面积205万亩。过去,由于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盲目地围湖造田,湖泊面积逐渐减少,到1978年,三个县湖泊减少到70个,面积为139万亩。近些年来,三个县根据中央制订的农业生产方针,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把长期不适宜种粮的低湖田、围湖田和一些小水收、大水丢的滩地逐步退耕,发展水产、莲藕和芦苇等。仅沔阳、洪湖两县今年一年就退耕还湖四、五万亩。
(二)减棉种麻。就全国而言,湖北的棉花质量比较好,但由于国内棉花生产量骤增,加工、销售渠道不畅,带来了大量的库存积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三个县除多方寻求途径推销库存棉花外,也适当地压缩了一部分棉田面积。根据市场行情,改种投资比较少、销路比较好、经济效益比较高的贮麻和黄、红麻等经济作物。今年,三个县共扩种贮麻4万亩,扩种黄、红麻24万亩。
(三)退耕还林。主要是在长江、汉江、东荆河等的一些外滩,全部退耕,发展林业生产。这样既可保护江河堤坝免受洪水冲击,也能收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林业生产之效,一举两得。
据三个县有关部门介绍,适当调整粮棉种植结构,将一部分低湖田、围湖田和滩地改为发展水产、莲藕、芦苇和植树等,将一部分棉田改种贮麻、黄、红麻等经济作物,只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农民收入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有较大程度的增长。例如,沔阳县调减粮棉种植面积,估计减少收入约3,000万元,但发展水产、麻类和植树将增加收入约4,230万元,两者相抵净增收入1,230万元;洪湖、监利两县种植结构调整后,农民收入亦有所增加。
二、粮食转化及财政扶持情况
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上升,一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多年来农民愁温饱的局面;另一方面也给组织大规模的农村商品生产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粮食出现的低水平相对过剩现象只是暂时的,如果开辟出转化增值的途径,这种现象就会起变化,粮食就会是相对过剩。三个县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粮食生产发展后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直很重视,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对转化剩余的粮食采取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相应对策。去年以来,三个县共转化粮食5.7亿斤。
(一)粮食系统内部转化。三个县的粮食系统办有大小食品厂、饲料厂、饮食店等82家,据统计,这些厂店共转化粮食2.3亿斤,获产值1.3亿元,利润816.4万元,上交国家税收237.8万元。
(二)乡镇企业转化。近几年,三个县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产值均超过一亿元。现在乡镇企业在三个县已形成五大层次(乡、镇、村、联户、户),星罗棋布。其中,各种以粮食为原料的加工厂共有102家,转化粮食1.4亿斤,获产值4,140万元,利润265万元,上交国家税收93,7万元。
(三)农民家庭转化。依靠农民千家万户就地转化剩余的粮食是最现实、最方便的。三个县的农民利用家庭庭院、简易房屋和塘堰等养猪、养鸡、养鸭、养鱼,转化粮食近2亿斤,占整个粮食转化量的35%。
三个县的财税部门围绕粮食转化,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从工作、政策、资金等方面开展支帮促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的转化增值。
第一,工作上重视。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和国家储粮难的矛盾,三个县财税部门根据县委和县政府转化粮食的指导思想和调整规划,多次召集县、乡财税干部工作会议,反复学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就如何促进粮食转化,如何管好用活财政支农资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粮食是三个县农业生产的优势,开展粮食转化,进行粮食的深加工,能使价值成倍地提高,这是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财税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应把支持粮食转化项目的资金优先投放;在扶持重点上,应把从事转化粮食的经济组织或农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还要配合、协调各有关部门,把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疏通、理顺,这样全县的经济就会日益活跃,农民致富的步子就会迈得更快。由于认识比较统一,指导思想比较端正,三个县财税部门很快制订了扶持粮食转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第二,政策上优惠。进行粮食转化的一些加工企业,如饲料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不但能够大量地转化剩余的粮食,而且还能向国家提供财政税收。三个县的财税部门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着眼,对转化粮食的经济组织或农户在税收政策上实行优惠。一般对新开办的转化粮食的企业减免税一至三年,从而增强了这些经济组织或农户转化增值的后劲,为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奠定了基础。
第三,资金上扶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支持粮食系统内部以专业厂为主,前店后厂相结合地进行粮食转化。如洪湖县财税部门今年拿出30万元的财政周转金,支持粮食系统内部办起了19个加工企业,预计可转化粮食3,000万斤左右。②支持乡镇企业兴建、扩建或改造多种以粮食为原料或主要原料的加工厂。监利县支持一个年产150吨的粉条加工厂,今年头四个月就生产粉丝25万斤,转化粮食80万斤,每百斤粮食增值15元。③支持群众性的“四养”,即养猪、养鸡、养鸭、养鱼。这三个县均处于江汉平原,具有粮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湖泊多、水资源好的特点,有利于发展群众性的饲养业。今年沔阳县举办了粮食和转化专业户的技术培训班,多次召开饲养专业户座谈会,并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有偿扶持。监利县财税部门支持一家禽蛋加工厂,实行放养、加工、销售一条龙。今年该厂放养群鸭一万多只,产蛋率达70%,第一季度提供加工鲜蛋20万斤,已转化粮食1.6万斤。这个厂生产制作的松花皮蛋在全国食品质量评比中荣获银质奖,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此外,三个县的财税部门还积极支持粮食部门和一些运输专业户外销库存积压的粮食。今年以来,洪湖县就推销粮食1,200多万斤。
三、粮食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我们的看法
(一)要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好势头。三个县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将一部分低产田退出来还渔或种植其它作物是非常必要的,但凡是适宜种粮食的耕地还是种植粮食为好。这是因为:第一,三个县地处江汉平原,土地比较肥沃,历来是盛产粮食的富庶之地,粮食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今年中央决定取消粮食统派购,改为合同定购,并非限制粮食的生产,而是通过这一改革,以期更好地提高粮食的品种质量,疏通粮食流通、经营、加工、消费等渠道,促进粮食的进一步稳定增长。第二,三个县虽是粮食集中产区,但乡与乡、村与村之间不平衡。粮食有余,仓容不足,出现“卖难”现象,主要表现在集中产粮的乡村。而以产棉或其他经济作物为主的乡村,口粮仍然紧张或仅能自给。省内也有部分贫困山区缺少一定的粮食。从地区之间合理调剂这个角度来说,粮食生产亦不能放松。第三,从粮食加工业的发展需要来看,过去,由于粮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限制了粮食加工业的发展,现在粮食发生了转机,有条件去发展饲料、食品等过去一直停滞的加工业,这些加工业的发展,势必消耗大量的粮食,需要稳定的粮食来源。因此,现有的粮食播种面积应相对保持稳定,同时,还要努力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粮食产量继续有所增长。只有粮食生产迅速发展了,人民的食物结构才能逐步改变,粮食的良性循环才能得以实现。
(二)要努力做好粮食的转化增值工作。象沔阳、洪湖、监利县这样一些粮食集中产区,粮食转化是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粮食优势转化为最现实的经济优势,开拓粮食转化的各种途径,粮产区的农村经济才能日益活跃。财税部门在促进粮食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抓好两个问题:一要大力扶持饲养业。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大力发展畜牧业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特别针对当前“吃肉难”的问题,在饲料、价格政策上作了一些调整,畜牧业可望有一个大发展。但从三个县的情况看,由于饲养业的良种、饲料、防疫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影响了饲养业的发展。因此,财税部门要在发展饲养业这些关键环节上多下功夫,着重扶持一些使农民都能受益的生产服务项目,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群众性饲养畜禽的积极性。二要大力扶持食品工业。目前,三个县以粮食为原料的豆腐坊、粉坊、糖坊、酒坊、食品糕点厂、饮料厂发展较快。这些加工厂一方面生产传统食品,一面了解市场行情,开拓新的食品品种,如发展方便食品等。并注重把食品质量放在首位,实行产供销联合,对满足城乡人民对各种食品的需求,促进粮食转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财税部门要从资金、信息、管理上对这些企业进行扶持,积极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