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永吉县财政局局长夏锐敏同志,在财政部门已勤勤恳恳地工作了近四十年。他长期担任县财政局的领导工作,在县里被人们誉为财经工作的行家里手,县领导的好参谋。1983年在调整领导班子时,老夏被留任局长、继续主持县财政局的工作。他虽然年龄大了,但他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做好全县财政工作贡献自己的余热。
积极主动,当好参谋
财政工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综合部门、财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为了做好财政工作,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多年来,老夏一直是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使县领导及时了解全县财政工作的情况、取得领导对财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并积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1983年春,省财政厅发了改革小型农田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如何落实改革办法,财政部门心里没底,有关部门还有不同意见,改革工作卡了“壳”。老夏一方面向县领导做了汇报,讲清上级的要求,另一方面组织干部深入农村调查。他带领干部在乡下转了近20天,开了十几个座谈会,征求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摸索了初步改革的路子,然后自己动手写了调查报告,向县长办公会做了汇报,取得了县长的支持。县政府把他写的改革意见用“简报”向全县转发,打...
永吉县财政局局长夏锐敏同志,在财政部门已勤勤恳恳地工作了近四十年。他长期担任县财政局的领导工作,在县里被人们誉为财经工作的行家里手,县领导的好参谋。1983年在调整领导班子时,老夏被留任局长、继续主持县财政局的工作。他虽然年龄大了,但他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做好全县财政工作贡献自己的余热。
积极主动,当好参谋
财政工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综合部门、财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为了做好财政工作,促进全县的经济发展,多年来,老夏一直是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使县领导及时了解全县财政工作的情况、取得领导对财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并积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
1983年春,省财政厅发了改革小型农田水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如何落实改革办法,财政部门心里没底,有关部门还有不同意见,改革工作卡了“壳”。老夏一方面向县领导做了汇报,讲清上级的要求,另一方面组织干部深入农村调查。他带领干部在乡下转了近20天,开了十几个座谈会,征求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摸索了初步改革的路子,然后自己动手写了调查报告,向县长办公会做了汇报,取得了县长的支持。县政府把他写的改革意见用“简报”向全县转发,打开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助费由无偿改为有偿扶持的改革局面,使全县“小水”补助费有偿部份占“小水”资金当年总额的比重达到42%。
1983年,在安排县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时,有的企业申报的项目脱离实际,老夏便组织人力会同主管部门逐个项目进行调查,反复论证。择取最优项目,不但与主管部门取得了一致意见,而且把资金用到了刀刃上。防止了宽打窄用、重复计划、“钓鱼项目”上马等问题,做到了县领导、主管部门、企业“三满意”。
身在基层,着眼全局
永吉县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各方面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全县财政状况并不理想,老夏心里很不安,他向县委立了“军令状”,下决心尽快扭转局面。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财政改革的精神,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老框框,及时地把工作重点转到研究经济,发展生产,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方面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建议县领导下决心关停了县钢铁厂等亏损企业,重点支持发展轻纺、建材等企业。在财力比较紧的情况下,他建议县领导把资金用在县办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仅1983年就安排141万元,帮助9户企业搞了设备更新改造。县石灰厂是盈利企业,生产水泥原料就地取材、产品畅销省内外。为了扩大该厂的生产能力,老夏经过多方协商,解决财政贷款48万元,修建了机械化立窑,当年投资,当年投产。1983年水泥产量3.5万吨,比上年增产5,000吨,实现利润51万元,比上年增加21万元。1984年水泥产量达到4.2万吨,实现利润80万元,由于抓好了企业技术改造,1984年,全县出现了工业产值月月超过上年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值增长幅度的好势头。县办企业的产品,有的已进入国际市场。
为了搞好县财政收支平衡,不要国家补贴,老夏在财政支出管理上,坚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矛盾。在年初安排收支计划时,量入为出,不打赤字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先收后支。几年来,在事业发展上,人员增多,财政支出增加很猛的情况下,县财政支持了各项事业的正常发展,完成了国家各项上缴任务,并做到收支平衡,略有节余。1982年以来共结余540多万元,既增加了县机动财力,又为全省财政收支平衡做出了贡献。
培养干部,言传身教
老夏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财政工作,开创新时期财政工作的新局面,没有一支思想好,有干劲,精通业务,符合四化要求的财政干部队伍是不行的。为了尽快提高干部的政策业务水平,抓紧人才的培养,老夏主持制定了全县财政干部培训计划。一方面选送青年干部到上级专业学校培训深造;一方面把本局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业务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学习。老夏除了承担讲课任务外,还在实际工作中,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不保留地传给青年干部。对走上领导岗位的青年干部,他手把手地教,放在第一线去锻炼。1984年初,永吉县实行乡一级财政,局领导分工由一名年轻的副局长抓这项工作。在落实乡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时,他遇到了困难,各乡、镇都强调自己的情况特殊,指标分不下去。面对这种情况,老夏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三个摸清”的测算办法,即“摸清全县财政收支状况;摸清各乡、镇财政收支历史情况:摸清税源变化情况。还亲自测算了七个乡、镇财政收支基础数,然后在全县推广了这个测算办法。经过两次反复测算,对各乡、镇的财政收支状况有了清楚的了解,指标分配基本上做到了准确、可靠,各乡、镇领导都比较满意。青年干部也从中学到了工作方法。
老夏在业务上抓紧对青年干部培养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加强对他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材料,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老夏深深懂得,自己带头执行财经纪律是无声的命令,也是财政部门能否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的大问题。1984年9月末,他带领局机关几名干部到辽宁省去参加一次会议,在返回本县时,会务人员在硬卧车票买不到的情况下,买了软席车票。老夏得知这一情况后,对同行的同志说,我们不够乘坐软席的条件,咱们是财政干部,如果不去带头执行财经制度,就无法检查监督别人。我们不能图一时方便违反了制度,丢了原则。经过老夏的说服,同志们都支持他的意见,当即办了退票手续,乘硬坐车返回本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