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昌平县是北京市的一个近郊县,是著名的旅游区。许多有名的旅游胜地在它的境内,雄伟的八达岭长城和壮观的十三陵地下宫殿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这只是看到了昌平县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昌平县的乡镇企业也发展很快,并日益显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到1984年底,昌平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184个,比1983年增加了46%。从过去只能生产砂石、砖瓦和一般工业产品,发展到包括地材、建筑、食品。轻工产品、服装、铸造等十个行业,能生产平板玻璃、电冰箱、洗衣机配件及化工染料等1,390多种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或在国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昌平县的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84年全县乡、队两级工业总收入达到2.44亿元,比1983年增长70.2%;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37.5%上升到1984年的68.9%;1984年乡镇企业实现利润3.200万元,比1983年增长16.6%;上缴税收1,596万元,比1978年增长3.2倍;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到七万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力的52.2%.
昌平县乡镇企业何以能发展如此迅速呢?其主要原因是注意发挥了本地的优势。县财政部门对乡镇企业也给予了大力的扶持。昌平县距离北京市区较近,...
昌平县是北京市的一个近郊县,是著名的旅游区。许多有名的旅游胜地在它的境内,雄伟的八达岭长城和壮观的十三陵地下宫殿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这只是看到了昌平县的一个侧面。近年来,昌平县的乡镇企业也发展很快,并日益显示出其青春的活力。到1984年底,昌平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184个,比1983年增加了46%。从过去只能生产砂石、砖瓦和一般工业产品,发展到包括地材、建筑、食品。轻工产品、服装、铸造等十个行业,能生产平板玻璃、电冰箱、洗衣机配件及化工染料等1,390多种产品。其中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或在国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昌平县的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84年全县乡、队两级工业总收入达到2.44亿元,比1983年增长70.2%;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37.5%上升到1984年的68.9%;1984年乡镇企业实现利润3.200万元,比1983年增长16.6%;上缴税收1,596万元,比1978年增长3.2倍;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到七万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力的52.2%.
昌平县乡镇企业何以能发展如此迅速呢?其主要原因是注意发挥了本地的优势。县财政部门对乡镇企业也给予了大力的扶持。昌平县距离北京市区较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方便。他们利用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发达,情报信息灵通等条件,同时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和充裕的劳力资源等优势,积极与城市开展经济联合、技术协作,与城市互为基地,互为市场,走城乡联合发展致富的道路。昌平县羊各庄大队原是有名的低产和贫困村,自从与北京洗衣机厂协作,承揽了白兰洗衣机的搪瓷件生产任务后,收入增加很快,去年人均收入达到1,400元。南口乡玻璃厂为首都建设服务,大力生产建设所需的建材产品。去年完成产值375万元,平板玻璃产量达到17万标箱,实现利润60万元。
在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昌平县财政部门给予了大力扶持。从1979年至1984年,县财政直接用于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资金达685万元。其中1984年为350万元,一年的支持资金超过了前五年的总和。1979年由县财政局投资3万元,帮助流村乡办起了喷漆厂。该厂与北京无线电厂和有关部门搞协作,研究出收录机外壳的喷塑工艺。经有关部门鉴定,该厂的喷塑技术是全市唯一合格的厂家。1984年该厂产值达到222万元,利润为93万元。从1979年到1984年六年共缴税47.8万元,上缴国家的税收相当于财政投资的15.9倍。高崖口乡制钉厂也是在县财政部门的支持下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1979年投产后,1983年元钉产量达到1,400吨,1984年上升到2,403吨,相当于北京市元钉年产量的一半,为满足首都建设和民用的需要做出了贡献。
昌平县内有许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外的游客很多。昌平县乡镇企业抓住这个特点,积极为旅游事业服务。十三陵乡在市财政部门的扶持下,用自筹资金和市财政借给的周转金,建造了一座幽雅舒适、具有明代建筑特色的天寿山宾馆,接待中外游客,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同时,又为扩大乡镇企业发展积累了资金。
长陵乡定陵果脯厂是1958年建厂的老乡镇企业,当时年产量为200吨,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生产不断发展。1984年产量达到800吨,产品品种从过去的三、四种增加到十多种,产品不仅内销,而且出口十几个国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和向中外游客提供食品和饮料,这个厂正在利用当地的丰富资源——柿子,试制果胶和果汁,想方设法为旅游事业服务。流村乡瓶厂是为了适应城乡人民生活和旅游业的需要建立的一个乡镇企业。从1982到1984年县财政部门共借给临时周转金50万元。该厂于198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当年产瓶500万只,他们看到旅游事业发展很快,需要大量的饮料瓶。于是,今年他们计划再搞一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第二条生产线完工后,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000万只。
为了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昌平县财政部门在筹集资金、帮助企业改善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县财政局按照县政府的部署,组织农民集资兴办乡镇企业,1984年已集资800多万元。在资金发放上,他们根据乡镇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长期周转金,短期周转金和临时周转金三种形式,财政与企业签订合同,分期拨款,按时回收,充分发挥了资金效益。他们还积极为乡镇企业牵线搭桥,找能人,促进乡镇企业和外地的联合。昌平县财政部门的支持,对昌平县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本版摄影 赵冲 史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