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是一个半丘陵地区,水田面积有44.79余万亩,人均占有水田七分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积极发展渔业生产,渔业产量大幅度增长,稻田养鱼面积也逐年增加。1980年稻田养鱼面积只有110亩,1983年发展到34,701亩,产鱼7,287担,占全县当年鲜鱼总产量的23.8%;1984年达到52,524亩,产鱼11,550担。
稻田养鱼,在我县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历来就有稻田养鱼的习惯。稻田养鱼一田两用,投资少、收效大,是发展水产事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既可以解决山区吃鱼难的问题,又能为市场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鱼。发展稻田养鱼还有三点好处:(1)本小利大,家家户户可在责任田里放养。春天只要用一个鸡蛋换一碗“水花”和花二三元钱买一些“夏花”鱼种,养三四个月就可收鱼三四十斤。(2)放养容易,管理便当。不需额外打草投饵,不会感染鱼病,占人工少。只要勤灌水,勤看管,注意拦好进出水口,防止鱼流失就可获丰收。(3)可除草灭虫,疏松泥土。利用稻田养鱼,鱼能吃掉稻田中的草芽、草籽及一些水生植物和多种虫类。同时,鱼经常游动觅食,翻松泥土,促进肥料分解发酵,鱼的排泄物又可直接肥田,有利于水稻生产。可做到稻田养鱼鱼养稻,粮食增产鱼增多,一举两得。
鉴于发展稻田养鱼有以上好处.我们本着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可以择优扶持的原则,在支持发展稻田养鱼方面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支持技术培训,实行科学养鱼。稻田养鱼在我县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农民缺乏科学养鱼方法,历来采用土法放养,收多少,算多少,影响了产量的增加。1982年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我县水江乡进行混养、密养试验获得成功,同时又引进了适应稻田放养的日本白鲫、红荷包鲤鱼和尼罗罗非鱼三个品种.为了促进农民科学养鱼,几年来,我们共帮助县乡两级举办水产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初级养鱼人员一千多人次,并印发了一批稻田养鱼的资料。现在,每个乡都配有水产技术员,负责自己的稻田养鱼试验田和本乡科学养鱼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工作。
(2)兴建鱼苗基地,繁殖优质鱼苗.大面积发展稻田养鱼,鱼苗的繁殖是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县财政扶持资金20,000元,帮助兴建了两个尼罗罗非鱼越冬繁殖点,并帮助各乡村建立了鱼苗基地。仅水江乡就建立鱼苗基地九个。其中国家扶助建立尼罗罗非鱼池两个,乡村自办的鲤鱼苗基地六个,其它鱼苗基地一个。1983年全县共生产鱼苗621.5万尾,解决了稻田养鱼的需要。
(3)优价供应鱼种,搞好典型示范。为了解决鱼苗繁殖的需要,由县财政补助资金,以50%的优价提供尼罗罗非鱼大规格鱼种24万尾,供给各乡自行繁殖鱼苗。同时.对发展速度快,鱼苗供不应求的地方,县财政补助资金由主管局代购鱼苗,直接供应到村户。另外,对承包的水田有90%的面积养鱼,亩产鱼达到70斤以上的稻田养鱼专业户,县财政优惠提供鱼种、鱼苗,经济上有困难的借给周转金,使专业户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水江乡稻田养鱼专业户有215户,新村鱼苗专业户黄尚德、黄尚福兄弟俩,繁殖的鱼苗可以放养水面1,600多亩。专业户的发展,为全面推广稻田养鱼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