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现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爱惜人力、物力、财力,反对铺张浪费,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这一点不能动摇。
但是,我们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提倡勤俭节约绝不意味着要我们劳动人民放弃富裕,放弃物质享受,做一辈子“苦行僧”过布衣素食,含辛茹苦的生活:恰恰相反,我们的目的正是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富裕,国家更加繁荣强盛。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采取了改善人民生活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采取了正确的富民政策,不论城镇、农村,广大人民的收入又有了显著的增加。人们手头的钱多了,就要想办法花,这是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我们要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安排...
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现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好作风,爱惜人力、物力、财力,反对铺张浪费,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这一点不能动摇。
但是,我们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提倡勤俭节约绝不意味着要我们劳动人民放弃富裕,放弃物质享受,做一辈子“苦行僧”过布衣素食,含辛茹苦的生活:恰恰相反,我们的目的正是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富裕,国家更加繁荣强盛。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党和国家采取了改善人民生活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采取了正确的富民政策,不论城镇、农村,广大人民的收入又有了显著的增加。人们手头的钱多了,就要想办法花,这是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我们要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安排好消费。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群众吃得好一些,穿得漂亮一些,生活得更美好一些,是完全应该的,是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生产和消费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消费增长了,反过来可以刺激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合理的消费不但不是可怕的东西,而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过去在“左”的影响下,一谈到消费就认为是资产阶级思想,是错误的。然而,也不能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可以不顾经济条件的可能,大手大脚,挥霍浪费。鼓励消费,不等于盲目消费,胡乱花钱。这里还要把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严格区别开来,把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区别开来。鼓励消费主要是指生活消费,而不是指生产消费。在生产消费上,我们历来主张经济核算,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消耗。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现在,有些部门、单位借口鼓励消费,以改善生活为名,用公款兴建超标准的豪华住宅,滥发奖金,津贴,滥发实物,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有的将这些费用摊入成本,有的挪用或截留利润。这种情况,如任其发展,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没有足够的建设资金,就会延缓“四化”的建设进程。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正确处理积累消费的前提下,使我国职工的工资收入逐步有较大的提高,使人民的消费逐步有较大的增长。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的要求,是不对的;在生产发展允许的限度内不去适当增加消费而一味限制消费,也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