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苏辉,这位年轻的姑娘,从中国科学院某单位实验室的一个工人,成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学生;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成为北京市财政局工管处的业务骨干,仅仅几年的时间,她跨跃了两个高度。是什么机遇吗?不!是压力。确切地说,是她甘愿承受压力,在压力下走过了一条逐步成才的道路。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文明的标志。
中国科学院无疑是知识分子云集、人才荟萃的所在。当时,在这样单位的一个实验室里当工人的苏辉,对她周围的大学生们真是羡慕极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带来了信息和知识的爆炸,安于现状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她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压力,逼迫她去学习,下决心跟上时代的步伐。勤于耕耘的人总会有收获的。经过多少个夜夜苦读,1978年高考时,她考上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
从实验室到大学课堂,从摆弄实验仪器、配制实验药品到钻研财政经济理论,这是一个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学科的转折。更新知识,积累知识,她象久旱的土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充实着自身。光阴荏苒,四年倏忽而过...

苏辉,这位年轻的姑娘,从中国科学院某单位实验室的一个工人,成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的学生;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成为北京市财政局工管处的业务骨干,仅仅几年的时间,她跨跃了两个高度。是什么机遇吗?不!是压力。确切地说,是她甘愿承受压力,在压力下走过了一条逐步成才的道路。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文明的标志。
中国科学院无疑是知识分子云集、人才荟萃的所在。当时,在这样单位的一个实验室里当工人的苏辉,对她周围的大学生们真是羡慕极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带来了信息和知识的爆炸,安于现状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她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压力,逼迫她去学习,下决心跟上时代的步伐。勤于耕耘的人总会有收获的。经过多少个夜夜苦读,1978年高考时,她考上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
从实验室到大学课堂,从摆弄实验仪器、配制实验药品到钻研财政经济理论,这是一个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学科的转折。更新知识,积累知识,她象久旱的土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充实着自身。光阴荏苒,四年倏忽而过。1982年10月,苏辉到北京市财政局报到被分配在工管处工作。
新的岗位,新的工作。1983年国营企业利改税工作成了全国各级财税部门工作的重点。这是企业财务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自不待说,关键是时间紧迫,形势逼人。令苏辉高兴的是,刚出茅庐自己就有幸得到了这样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不安的是,业务生疏,缺乏经验,无疑又是一种压力和考验。
利改税这件事,工作量很大。首先,按各种不同口径的调整因素进行测算,要计算几万个数据,使用了近百张表格,先后拿出了八种方案。其次,一套四张不同内容的测算表格,全市几百个国营企业一一填报后,再逐一同决算上的项目核对,有时一个数字要经过几次反复才能落实。最后,再按大中型、小型企业、亏损企业等不同类型测算平衡,分类汇总。开始,她没有意识到测算结果的正确性有什么重要意义。一次,局领导参加市里召开的会议,要计算一个数据。当时,尽管大家忙碌了一整天,正准备下班,但谁也没说二话,又一鼓作气地干了几个小时,数据总算搞出来了。可是,第二天听说因为基础数据计算有误,没能为领导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白辛苦了。这件事深刻地教育了大家,也教育了苏辉:看似简单的工作,里面有大文章。对每个数据进行分析、进行运算,是贯彻党和国家有关财政经济政策所必需的。只有小数字准确,才能保证大数字可靠,成为制定政策有说服力的依据。苏辉明白了,干工作光有热情还不够,还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在利改税工作中,苏辉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原来在学校时学的是理论,要干好工作,还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业务知识,掌握业务技能,学会处理各种问题的本领。苏辉学会并熟练地掌握了利改税和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企业留利的计算方法,了解了有关主管部门、企业的情况、反映和要求,可以解答企业单位提出的一些业务问题,取得了有关单位的信任。
谁说整天和数字打交道枯燥无味。正如七个音符可以谱成变化无穷、美妙动人的乐曲一样,在苏辉看来,十个阿拉伯数字也充满了丰富的内容。要知道,数字能为人们提供清楚、准确的信息,能反映各行各业改革的成果。她说:“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尽管是具体的、琐碎的,我们的岗位是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却同样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大目标息息相关。想到这些,工作起来就有了兴趣,有了干劲。”
“顶事了”这是处长的欣慰,也是对苏辉的评价。如果说第一步利改税时,苏辉还有师傅带着,只是个配角的话,那么第二步利改税时,就不一样了。在全国利改税工作汇报会上,由她和另一位年轻同志汇报北京市工交企业的测算方案;开全市的利改税专业会议,由她讲利改税测算表的说明。
参加工作刚刚一年多的学生,何以这么快就能胜任如此重要的工作?处长说:“我们是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往他们肩上压担子,因为,青年在我们处20多人中占了三分之二,不靠他们靠谁呢。”苏辉说:“这是压出来的。原来有一位老同志带我,他走了,情况我比较摸底,既然担子压在我肩上了,只能努力去干。”自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工作开展以来,苏辉和她的同伴们又一次投入了紧张的测算、核定工作。有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而每个星期倒有五天晚上加班。财政部门素有清水衙门之称。尽管工作忙,没有奖金,但他们工作仍很安心。苏辉说:“我学的是财政专业,干的是财政工作,专业对口,学有所用,我真想好好干,干出点名堂。”
1983年,苏辉以她出色的工作成绩,被评为局先进工作者;1984年7月1日那天,苏辉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若问她对这些荣誉有什么想法,她会十分诚恳地告诉你:“我觉得压力很大”我们处里的新同志、老同志都是这样干的,有的人比我干得还好。”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她结婚一年多了,且已近而立之年,却丝毫没有要小孩的意思。一方面是她的爱人在读研究生,她不愿分散他的精力,影响他的学业;另一方面是她自己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虽然在学校学习四年专业理论知识,但知识更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参加工作前觉得很深奥的理论,如今觉得不够用了,甚至有的已经过时了,亟需要更新和补充。“我愿趁年轻的时候多学些东西,多干些工作,至于那件事,以后看机会再说吧。”这就是苏辉的打算。
(本刊记者 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