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局现有干部职工197人,其中参加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各类业务学习的有88人,占职工总数的44.7%。几年来,我们在抓智力开发、培养人才的工作中,始终注意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坚持工作与学习同步提高的方针。参加各类学习的干部职工基本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我们的经验是:
第一,抓思想认识的提高,纠正一个“偏”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局干部职工学习热情很高,参加各种学习的人员日益增多。但是,各级领导对干部学习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正确认识的。一些领导认为:工作是硬指标,学习是软指标,工作上不去难交待,学习搞不好无关重要。由于这种指导思想的存在,所以,嘴上谈的是工作,规划安排的是工作,实际干的还是工作;对干部的文化和业务学习,只是一般性的号召,轻描淡写地安排一下,没有把它放到议事日程上来。有的科、所长迫于工作压力,索性不让青年人参加学习。一些青年干部抱怨说:“领导对学习是谈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工作忙了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大家学习有关文件,讲智力开发、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家的认识。通过学习,扭转了只抓工作轻视学习的偏向,全局上下真正把干部的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放到了应有的位置上,做到了在下达工作任务时,下达学习任务;检查工作质量时,检查学习质量;总结工作成绩时,总结学习成绩;评定和表彰先进时,把学习任务完成好坏和业务技能提高快慢作为重要条件之一。真正象抓工作一样抓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
第二,抓工作与学习的同步落实,解决一个“难”字。随着参加学习人员的增加,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尖锐起来。主要表现在:有的青年同志整天埋头学习,把本职工作放在一边,工作任务完成不了。个别领导和一些老同志对青年参加学习影响工作很有意见,他们说:“现在是三十左右攻文凭,四十左右捞职称,年过半百拼老命。”局党委对这两种倾向、两种认识进行了全面分析。党委认为,工作和学习固然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求得统一的。领导轻视学习,是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学员轻视工作,是学习的目的不明确。问题找到了,我们就采取措施,进一步抓思想认识的提高。一方面组织干部和老同志,讲“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并利用本局受过专门教育、工作适应性强、效率高的人和事做例子,进行说服启发,使科、所长们认识到,重视还是轻视干部教育,是衡量一个领导是否有远见的标准。他们表示,今后对干部学习要大力支持,大开“绿灯”。一些老同志也表示,多干工作,支持青年同志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又在学员中开展“为什么学习?”“文凭的真正价值在哪里?”的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多数学员端正了学习态度,谈出了今后的打算,表示要兼顾工作和学习,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第三,抓学员的思想汇报,防止一个“散”字。我局干部参加学习,有全脱产的、半脱产的,还有业余的;学大专的有电大、江大(江汉大学)、函授、刊授、自修等,学中专的有两所财政学校的职工中专班。形式多,渠道多,人数多,各种想法也多。因此,抓好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防止和避免工作和学习中出现松散现象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职工入学前,我们首先抓了思想和纪律教育。学员入学以后,我们又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对脱产学习人员,每学期开一次思想学习汇报会,一方面要他们汇报思想情况,看政治上的进步;另一方面,要他们汇报学习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对成绩优良的给予表扬,对成绩较差的鼓励他们迎头赶上。对半脱产学习的人员,则采取常接触、多交谈的形式,了解他们工作和学习的情况,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参加业余学习的同志,我们经常提请各科、所长,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既在工作上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又给学习创造条件。
第四,抓教育规划的制订,整顿一个“乱”字。在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人才的条件下,社会上各类学校竞相招生。有的同志不从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参加几处的学习,既自修电大,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还报考函大;有的刚出校门进机关,又要去学习;有的通过关系,搞所谓“自谋”学路,参加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学习;致使学习和工作都处于忙乱状态。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立即进行了研究,及时地制订了干部教育计划,并对干部的学习提出四条管理办法:一是在大力发展职工教育的前提下,实行计划控制,做到学习有计划,培养有目标。二是提倡有组织、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人才,不搞“自谋学路”。三是对同时参加几种形式学习的,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予以裁减。四是对不满二年工龄的、初中文化补课不合格的,以及工作表现不好的,不准报考各类学校。分局将培训计划和管理办法印发到各科、所,由教育科监督执行。这样,很快理顺了学习秩序,克服了学习和工作中的忙乱现象。
第五,抓灵活安排时间,缓和一个“紧”字。参加半脱产和业余学习的干部,大多数是工作中的骨干,有不少人还担任领导职务,工作多,任务重,普遍感到时间紧、压力大。怎样缓和这种紧张状况呢?我们一方面强调学员要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组织上灵活安排时间,尽可能减轻学员的工作负担,支持干部学习。一是提倡工、余结合,就是把工余的零星时间和业余时间结合起来利用。二是提倡昼、夜结合,就是把利用白天的时间和利用夜晚的时间结合起来,当学习与工作冲突时,工作需要急办的,学习服从工作,晚上补学习;复习考试时,工作服从学习,晚上加班工作。三是闲、忙结合,即工作闲一些的时候,多抽点时间用于学习,学习松一些的时候,集中精力干工作。采取这些灵活办法后,参加业余和半脱产学习的学员,不觉得那么太紧张了。
第六,抓典型引路,树立一个“新”字。在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矛盾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抓先进、带一般”的办法。计会科副科长易志辉同志就是坚持工作学习两不误的典型。小易本来是脱产参加高中班文化学习的,后来她看到科里人手少,工作忙不过来,主动提出改半脱产学习。经领导批准回局后,工作上她大胆负责,科里的工作搞得比较出色,学习上更加刻苦,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的同志问她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她回答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只要振作精神,学习有信心,困难就能迎刃而解。”她还说:“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就出来了。”监交科内勤李凤梅同志则是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典型。小李母亲有病,生活不能自理,家务事几乎全落到她身上;工作上她一人承担两个人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她坚持自学电大课程,五科考试全部合格,有人称她是“不屈服困难的人”。通过典型事例的启发,那些原来工作和学习处于中游的同志,表示要开创新纪录,较差的同志也决心尽快赶上去。
由于我们在干部教育工作中,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工作和学习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干部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税收征管工作得到了加强,连年超额完成收入任务。我们将继续努力,抓好干部智力开发,把业务工作水平再提高一步。
更正
本刊第7期第38页竖排倒数第8行“利润七千一百万元”应为“七千一百元”,倒数第7行“上交国家税收八千万元”应为“八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