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一般地说,一是发展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努力降低生产费用水平。无论是提高单产,还是降低生产费用,都离不了科学技术。党中央指出,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在农村政策放宽和稳定的情况下,发展农村的科技工作,是当前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里就如何发展农村科技工作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普遍推行了以联产承包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精耕细作、勤劳致富的积极性。近两年来,许多农民采取科学选种、育种,科学栽插、施肥,科学防病治虫,科学发展多种经营等办法,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多种经营收入大大增加。但是,农村缺乏科学技术知识,农民“想富不知走何路,想好不知如何搞”的现象还较为普遍。一些人由于致富心切,不懂科学技术,凭想当然办事,有的甚至盲目蛮干,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不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农村的科技水平,是发展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重要途径。四川省通江县由于各级党政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领导,积极引进新技术,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推广,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水平,先后研究和推广了银耳、天麻、养鸡、养蜂、温室无土育秧等10多项新技术,特别是采用新法生产天麻和银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县采用新法生产天麻的,已由10多个药场发展到260多个生产队,在高山、低山都获得了成功。1976年以前全县天麻总产不到1,000斤,1982年接近10,000斤。采用新法生产银耳,1982年全县总产比1981年增长80%。

二、有关部门配合协作,采取多种形式,把科技这把“金钥匙”交给群众。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后,如果只依靠原有社队的少数农技干部,就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要把科技这把“金钥匙”交给农民,就必须加强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农村科技普及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各地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专业示范。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以后,有些地区从广大农户中根据各种不同的专业,选定一批重点户、专业户,作为科技示范户,这些示范户的科技成果,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
(2)送科技上门。为了帮助广大农民掌握科技,学习新技术,在当地党政领导下,由县科协牵头,把农科、粮食、供销、外贸、林业、电影、新华书店等有关部门联合起来,利用各种形式走村串户,送技术上门,深受群众欢迎。
(3)加强科技广播。目前,广大农村已逐步建成广播网,有些地区在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把科学技术列为播放的内容之一,深受农民欢迎,出现了农民“端着饭碗听广播”的情景。有的农民还亲自到广播站抄写技术资料。
(4)组织科技报告。在人口集中的村镇,事前出通知,邀请群众到指定地点听科技报告。这样做,可以结合农村季节和多种经营的特点,做啥学啥,立竿见影,效果良好。有的还同社队文化站、室结合,把科技普及列为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之一,使科普活动开展得更加经常和广泛。
(5)组织科技咨询服务部。一些地方在科协的指导下,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状元”和具有各种专业科技知识的人才组织起来,成立科技咨询服务部,实行有偿服务,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他们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提供技术资料,讲授科技知识等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技水平。由于收费不多,效果较好,颇受群众欢迎。
三、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水平。发展农村科技工作,教育是基础。要使广大农民掌握科学技术,必须搞好农村的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工作。
(1)努力抓好农村教育的普及工作。在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以后,普及农村小学教育,首先要根据不同情况妥善解决好民办教师的口粮和报酬问题,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热情,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工作责任制。第二,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分期分批地组织教师学习,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要从各方面筹集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预算内安排一点,预算外拿一点,集体出一点,群众凑一点,从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中拿一点,群策群力,千方百计地把农村小学教育搞上去。这是提高农村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
(2)举办科普学校和培训班。举办科普学校和培训班,县上可以办,有条件的社队也可以办。根据各地的农村生产实际,可以办综合性的,也可以办专业性的。培训班的学习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可长可短。办好科普学校和培训班还应做到“三有、四落实”,即:有领导,有学制,有教学计划;教师落实,学员落实,教材落实,报酬落实。
(3)组织和鼓励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胡耀邦同志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广大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到生产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四化建设的火热斗争中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农村,群众把科技人员称为“财神爷”,希望“财神爷”多下乡。我国的农村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科学文化水平低,需要有大批的知识分子下乡,改变农村教育、科学的落后面貌。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特别是一些山区农村,交通条件、住房条件都还有困难,为了鼓励大批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有必要采取一些鼓励政策。知识分子到农村后,无论在教育方面或在科研方面,做出成绩的,应该根据成绩的大小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