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王朝。公元589年,又灭南朝的陈国,使西晋以来分裂了近三百年的中国重归统一。
隋文帝总结了以前历代王朝败亡的教训,认为要使隋政权巩固,必须崇尚节俭。由于隋文帝的倡导,当时,节俭蔚然成风,就连宫中的“乘舆御物”和后宫诸人的衣服,也是破旧了的补好再用,当时一般人士,便服多用布帛,装饰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前王朝遗留下来的一些浪费财物的风俗,如每年正月十五的燃灯游戏,也被隋文帝禁止了。崇尚节俭是隋文帝的一贯主张,精兵简政,则是他崇尚节俭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
隋以前,地方官制特别紊乱,郡县设置既多且滥。南北朝时代,仅武职将军就有125种名称。北朝后期,地方豪强、公主、外戚,竞相设置州郡。公元580年即隋文帝夺取政权的前一年,北周仍有211个州、508个郡、1,124个县。公元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书隋文帝:“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说明了当时机构臃肿,人员繁多,浪费国...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王朝。公元589年,又灭南朝的陈国,使西晋以来分裂了近三百年的中国重归统一。
隋文帝总结了以前历代王朝败亡的教训,认为要使隋政权巩固,必须崇尚节俭。由于隋文帝的倡导,当时,节俭蔚然成风,就连宫中的“乘舆御物”和后宫诸人的衣服,也是破旧了的补好再用,当时一般人士,便服多用布帛,装饰不过铜铁骨角,无金玉之饰。前王朝遗留下来的一些浪费财物的风俗,如每年正月十五的燃灯游戏,也被隋文帝禁止了。崇尚节俭是隋文帝的一贯主张,精兵简政,则是他崇尚节俭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
隋以前,地方官制特别紊乱,郡县设置既多且滥。南北朝时代,仅武职将军就有125种名称。北朝后期,地方豪强、公主、外戚,竞相设置州郡。公元580年即隋文帝夺取政权的前一年,北周仍有211个州、508个郡、1,124个县。公元583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书隋文帝:“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说明了当时机构臃肿,人员繁多,浪费国家财力的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畸形现象。杨尚希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隋文帝十分赞赏这项建议,下令废除“天下诸郡”,或并入县,或并于州,或州县合并,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公元595年,又对州、县进行了一次清理,罢去了不少州县乡官。
隋文帝在裁并机构的同时,也重视贤才的选用。公元583年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每年由吏部考核其优劣。隋文帝还废除了魏晋以来维护豪门贵戚地位的九品中正制,建立了科举制,用以选用贤才。
隋文帝精兵简政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府兵制的改革。府兵制原建于西魏、北周。府兵是挑选精壮的农民充任。平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并免掉本身租庸调。当时府兵是兵农分离的,兵员支出由民户摊派。而且,府兵与其家室、土地自成体系,州县无权管理,这就容易造成军人包庇一些人隐匿户口,不纳租税的情况,使财政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公元590年,隋文帝下诏:“戎旅军器,皆宜停罢,……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仗,悉皆除毁。”这一措施,为府兵制的改革提供了条件。随后,隋文帝正式颁布改革府兵制诏令:“……凡是军人,可悉属诸州,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这就是说,军人的户籍、田地等,与农民一样归州县管理,改变兵农分离现象,把府兵制和均田制结合起来,兵农合一,寓兵于农。除府兵本人外,其他家族成员均不得免税,财赋收入因此得以增加。
由于隋文帝崇尚节俭,精兵简政,并能实行薄赋轻徭,与民休息,积极发展生产等政策,使隋王朝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国家的财政状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裕局面,史家称誉“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文帝作为封建统治者,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当然是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的,但是,他所采取的崇尚节俭、精兵简政等措施,是可资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