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事业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带来了财政分配关系的重大变化,资金分配形成了两条渠道。这就是,由国家预算集中分配和由部门、单位分散分配的两种形式并存。这两种分配形式发展变化状况是: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预算外资金以高于预算内资金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二是预算外收入已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60%。预算外资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它不只是国家预算的补充,而且已成为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出现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坚持了责、权、利的统一,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发展生产、搞活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财力分配和财政制度上,也引起了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
当前的问题是:现行的财政制度不能适应资金分配出现两条渠道的情况。主要是,统收的局面打破了,而统支的局面没有完全改变。因此,这种分配关系必须相应改革。要从宏观上处理好集中与分散,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使国家集中分配的那部分资金同各单位支配的那部分资金,保持一个适度的界限;使各单位分得的收入同他们应承担的...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事业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带来了财政分配关系的重大变化,资金分配形成了两条渠道。这就是,由国家预算集中分配和由部门、单位分散分配的两种形式并存。这两种分配形式发展变化状况是: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预算外资金以高于预算内资金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二是预算外收入已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60%。预算外资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它不只是国家预算的补充,而且已成为财政体系的组成部分。出现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坚持了责、权、利的统一,有利于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发展生产、搞活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财力分配和财政制度上,也引起了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
当前的问题是:现行的财政制度不能适应资金分配出现两条渠道的情况。主要是,统收的局面打破了,而统支的局面没有完全改变。因此,这种分配关系必须相应改革。要从宏观上处理好集中与分散,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使国家集中分配的那部分资金同各单位支配的那部分资金,保持一个适度的界限;使各单位分得的收入同他们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相适应。具体说,就是要保证国家有必要的财力,去解决全局性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适当扩大单位的财力;要保持国家财政制度的基本统一,巩固国家的计划管理制度,在这个原则下,适当扩大单位的财权。简单说来,就是要维护国家在资金分配上的主导作用。
维护国家在资金分配上的主导作用,当前应处理好两个问题:(1)必须优先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这是调整分配关系最基本的界限。在生产增长的情况下,应当优先保证国家收入的增长,并且在正常情况下,国家收入的增长应当高于预算外资金的增长;当年新增加的收入,应当是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有必要的财力去搞重点建设和兴办全局性的企业。前几年,由于开始进行改革,侧重调整分配关系,为了搞活经济,从国家收入中划出去一部分,扩大单位的财力,是必要的,预算外资金增长得快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国家收入增长很少,甚至下降的情况下,预算外资金却增长很多,甚至增长百分之二、三十,显然是超过了国家财政所能承受的能力。产生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论如何不能再继续下去。企业钱多了,特别是给了企业一些可以搞基本建设的钱,财力分散了,不仅削弱了国家财力,而且也将冲击国家计划,影响建设速度,加重调整任务。(2)财权的划分,必须保持国家财政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主导作用,这应是划分财权的临界线。过去,90%以上的财政资金由国家集中分配,并不有利,但现在国家集中分配的部分只有60%多一点,也有问题。同时,国家集中分配部分中,有60%左右是用于维持现有事业单位的经费,这部分支出不仅不能减少,而且每年都要有一定比例的增加,剩余部分能用于建设的,就很少了;而预算外资金用于人员机构的维持费用不过20%左右,其余近80%,约500亿元,虽有规定的用途,但一般说来,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事实上,相当多的部分是用于基本建设。结果是,一方面,国家财力少,重点建设资金不足,连年出现赤字;而另一方面,预算外资金则大量地安排基本建设,而且还存在相当大数量的结余。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资金分配上很难起到主导作用;在资金使用上很难做到宏观控制。
处理好上述两个问题的办法,我认为,采取简单的“收”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必须贯彻全面系统地、坚决而有秩序地、有领导有步骤地实行改革的方针,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改革,要从目前事实上已存在的资金分配的两条渠道出发,重点是打破统支的情况。划分了收入,也必须同时划定应负担的支出。(1)从法制上确保国家收入的稳定。国务院已确定把利改税做为今年改革的重点,这是非常必要的。(2)改革支出分配渠道,改变统支的局面。有些原来由财政拨款的支出项目,应由企业自己负担,不再实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也应当以一部分收入抵充自己的支出。改变留利归我,用钱国家出的不合理状况。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而且对促进单位全面关心经济效益,也是有利的。(3)改革支出管理制度,实行资金使用责任制。凡是使用国家的钱,都要同使用单位建立责任制,强调资金使用效果。目前实行的预算包干办法,只解决经费管理问题,还必须把资金使用效果同经费支出联系起来,把花钱、办事的责任统一起来。(4)基本建设要实行承包责任制,取消无偿制,实行还本付息制,彻底打破那种有人出主意、有人要钱、无人管效果、浪费无责任的状况。现行的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办法,是前进了一步,应坚持下去,现在的问题需要把责任落实到人,立“军令状”,权和责要在立法上规定清楚。(5)采取各种方式筹措资金,调节财力分配,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这是宏观控制的必要措施。国家筹集资金,是为了全局的利益,完成国家筹集资金的任务,也是各单位应尽的义务,从根本上来说,同单位的利益是一致的,不能看成是一种负担。总之,要通过财政制度的改革,维护国家在资金分配上的主导作用,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能动地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