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就一个省来讲,就是全省人民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编审好财政决算,对于总结当年财政工作,研究和改进预算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审财政决算,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很紧、内容又很复杂的工作。十多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及时、正确和完整地编好年度财政决算,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儿项工作:
一、做好编制决算的准备工作
第一,在平时就注意做好月份和季度报表的审核工作,为年终编审决算打下基础。多年来,财政部门的季度报表互审从未间断过。有的地区和单位,还采取了填写“审核意见书”的方式,对不合理的开支予以剔除。
第二,在编审前做好“五准备”:一是提出编制决算的要求,对年终决算、收支对帐、结余处理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并尽早下达到基层单位。二是开展“五对帐”,即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对帐;主管部门与所属单位对帐;各单位与开户银行对帐;上下级财政部门对帐;...

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就一个省来讲,就是全省人民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的集中表现。因此,编审好财政决算,对于总结当年财政工作,研究和改进预算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审财政决算,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很紧、内容又很复杂的工作。十多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及时、正确和完整地编好年度财政决算,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儿项工作:
一、做好编制决算的准备工作
第一,在平时就注意做好月份和季度报表的审核工作,为年终编审决算打下基础。多年来,财政部门的季度报表互审从未间断过。有的地区和单位,还采取了填写“审核意见书”的方式,对不合理的开支予以剔除。
第二,在编审前做好“五准备”:一是提出编制决算的要求,对年终决算、收支对帐、结余处理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并尽早下达到基层单位。二是开展“五对帐”,即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对帐;主管部门与所属单位对帐;各单位与开户银行对帐;上下级财政部门对帐;财政部门与金库对帐。三是层层召开决算会议,布置决算工作。近几年来,我们一直是由省直接布置到县,地、市、县财政局再布置到同级主管部门,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有一名负责同志亲自抓决算编制工作,各单位编制决算的同志要相对稳定。四是由省财政厅统一制发决算表格。五是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决算编审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及时解决编审中的问题,辅导决算编审工作。
第三,举办编制决算训练班。很多地区采取长会短训的办法,利用一、二个星期的时间,组织各单位会计人员学习编制决算的方法和决算表格,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发动群众编决算
我们采取的主要形式是组织财会人员开展“联审互查”和“集中互审”。具体地讲,就是三项规定、一个要求,即规定各级、各单位每月报月报,季度报季报,年终报年报;要求开展月份或季度财务互审活动。对决算的审查,一般采取“条条互审”和“块块互审”相结合的办法。所谓“条条互审”,就是上级财政部门组织下级财政部门进行互审,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下级主管部门互审。所谓“块块互审”,就是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同级主管部门进行互审。有的单位还进行自查和互查相结合,就是依靠本单位的群众经济监督小组开展自查,然后由当地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将有关单位集中起来开展“互查”。在“联审互查”和“集中互审”的同时,还开展评比活动,对好的单位给予表扬,对差的单位进行批评,推动比学赶帮超活动。
发动群众开展“集中互审”和“联审互查”,不仅加快了决算报送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决算报表的质量。一是检查了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严肃了决算纪律,对不按制度规定开支的单位,进行批评和及时纠正;二是对各项应该入库的款项及时清理入库,纳入本年决算;三是互帮互学,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三、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编审好决算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各级领导对审查决算中提出的问题都很重视,认真研究,及时处理。每年召开决算会议,省政府、省财办都大力支持,全省决算会议都有各县财政部门的代表参加。在组织领导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都指定专人负责抓决算工作,具体编制决算的人员都做到了相对稳定,便于熟悉业务,保证决算编审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