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十八世纪,当时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在我国也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著作中,一方面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花天酒地,荒淫无耻;另一方面,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实,显示出他的杰出的理财思想。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奢侈淫逸,是尽人皆知的。在第四回的“护官符”中已作了形象的概括:“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此外,又通过秦可卿之死、修建大观园、省亲、祭祖、贾母庆寿等事,以及王熙凤、贾琏、贾珍、贾蓉、贾蔷等出头露面人物和一些大官的公开行贿、受贿、贪污,将他们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揭露得淋漓尽致。
曹雪芹的理财思想主要是通过王熙凤、探春的待人接物体现出来的,他所以选择王熙凤这个人物,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她是贾府的“财政大臣”;二是因为她的性格具有两重性: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坏的方面,在第六十五回,通过贾琏的心腹小厮兴...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十八世纪,当时正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在我国也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著作中,一方面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花天酒地,荒淫无耻;另一方面,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实,显示出他的杰出的理财思想。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奢侈淫逸,是尽人皆知的。在第四回的“护官符”中已作了形象的概括:“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此外,又通过秦可卿之死、修建大观园、省亲、祭祖、贾母庆寿等事,以及王熙凤、贾琏、贾珍、贾蓉、贾蔷等出头露面人物和一些大官的公开行贿、受贿、贪污,将他们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揭露得淋漓尽致。
曹雪芹的理财思想主要是通过王熙凤、探春的待人接物体现出来的,他所以选择王熙凤这个人物,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她是贾府的“财政大臣”;二是因为她的性格具有两重性: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坏的方面,在第六十五回,通过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作了充分的揭露。概括起来就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好的方面,她事事不甘示弱,吃苦耐劳,办事果断,精明能干,有条不紊。这一点在第十三、十四回中作了详细叙述。
曹雪芹很注意生财之道,对于大观园中占用大量土地,仅供园内少数人观赏,白白浪费有用之物,深感可惜。于是在第五十五回和五十六回,通过探春理家,兴利除弊,对大观园里的一草一木,加强了管理,充分予以利用。探春理家后,事事过细,深入调查研究。她通过跟赖大的女儿闲谈,了解到赖大家的花园还没有大观园一半大,由于管理得好,除了吃的用的,一年还能剩二百两银子。她就联想到大观园更可充分利用。她说。“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通过调查研究,她的办法就有了:“既有许多值钱的东西,任人作践了,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老成本分,能知园圃的,派她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她们交租纳税,只问她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然一年好似一年了,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致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也可借此小补,不枉成年家在园中辛苦;四则也可省些花儿匠、山子匠并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她的主意一出,李纨、宝钗极力赞助。李纨说:“省钱事小,园子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
探春的主意,正确地分析了人、地、物、财的关系,注意了合理使用劳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利用资源,节省开支,发展生产,合理负担,以达到维护环境,长远增加收入的目的。李纨则进一步提出了权、责、利三结合的思想。
说干就干,探春随即挑选了老妈子,由李纨把想法告诉他们。果然个个高兴,无不愿意。这个说:“那片竹子单交给我,一年工夫,明年又是一片。除了家里吃的笋,一年还可交些钱粮。”那个说:“那一片稻地交给我,一年这些玩的大小雀鸟的粮食,不必动官中钱粮,我还可以交钱粮。”分工专管后,个个尽职,精心培育管理,处处有了规矩。连园中的姐妹们也不敢乱摘一朵花,乱吃一枚果,乱攀折一根树枝。
薛宝钗又进一步出主意,以完善管理办法。她提出除了给专业管理的老妈子们以规定的实惠外,还要抽出一部份,分给园子里其它老妈子。一则使大家保护园林,不再搞赌博一类的坏事;二则使她们心里高兴,有利于团结。众老妈子听了这个议论,果然人人乐意。
曹雪芹对用财之道是深有见解的。在第十三回里,安排王熙凤一人管理荣、宁两府大事,大展才能。她一到宁府,通过了解,就发现了管理上的五大漏洞:“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件,事无专管,临期推委;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些问题,确实抓住了宁府财务管理混乱的症结。体现了反对放任自流、分工不明,反对铺张浪费、贪污盗窃,反对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思想。她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整顿。当众约法三章,赏罚严明,短短几天,就把个混乱如麻的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曹雪芹认为要严格管理制度,必须敢于坚持原则,正人先正己。这一点,王熙凤是办不到的,于是通过纯洁的探春来实现。探春理家后,在这方面办了几件令人信服的事。头一件,她的舅父赵国基死了,管事的吴新登媳妇故意不回明按规矩应补助多少银子,当时李纨答应补助四十两,探春查明按规定只应补助二十两,坚持照章办事。她的亲生母亲赵姨娘找她吵闹,她义正词严,批评了她一顿。后来王熙凤也破例同意给四十两,但探春仍坚持只给二十两。第二件,她废除了凡贾府男孩上学后每人每年补助八两银子的旧规矩。这件事牵涉到所有公子哥儿,也包括宝玉和她的亲兄弟贾环在内,但她无所顾忌。第三件,废除了包括她自己在内的姐妹们每人每月补助二两头油银子的旧规矩。这三件事,牵涉的人多,阻力大,连王熙凤也只是开一只眼,闭一只眼,明知不合理,也不敢改。探春却大胆地改了。使王熙凤也不得不信服她。交代平儿,不要反驳她。曹雪芹是主张节约的。他往往通过一些中下层人物的口来表达这一思想。如第六十一回,厨房里柳家的说:“一盐一酱,哪不是钱买的?”第三十九回,刘老老听说园中一个“螃蟹席”花了二十两银子,不胜叹惜地说:“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第六十二回林黛玉对贾宝玉说:“咱们也太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他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第六十四回,一些观看贾敬丧礼的普通“读书人”说:“丧礼与其奢易,莫若俭戚。”对于过于豪华的现象,甚至连上层人物也有不满的话。如第十七回,贾政游览大观园,看了“蓬莱仙境”后说:“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第十八回贾妃省亲,看过大观园后也说:“太奢华过费了!”
以上这些,只是《红楼梦》中关于理财思想的一部份。仅是这些,就足见曹雪芹在财政问题上切实而又合理的见解。我们如果能够溶化他的观点,结合现实,加以认真研究,对于加强财政工作,以至进行财政体制的改革,都将有所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