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余昌平同志1979年转业分配到湖北麻城县白果财税所工作。三年来,他刻苦钻研业务,认真执行政策,勤勤恳恳工作,年年超额完成收入任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全县财贸战线的先进工作者。
一心扑在工作上
余昌平同志转业后,分配到基层财税所工作。开始,遇到的困难是不少的。一是生活规律改变了,对农村工作不习惯;二是业务、政策都不熟悉,难于适应工作;三是税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扯皮”的事。这些困难也曾使他产生了一些问题,认为“税难收,气难呕,工作难搞。”但是,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很快解除了思想顾虑,认识到财税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工作,要热心去做。在下乡工作中,他坚持依靠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头一年就圆满地完成了交给他的税收任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坚持发展生产,开辟财源
1980年,老余同志分管明山分社的税收征管工作,这个分社地处丘陵,经济条件较差,每年向国家提供的工商税收不过2,000元。他感到要想增加收入,必须从发展生...

余昌平同志1979年转业分配到湖北麻城县白果财税所工作。三年来,他刻苦钻研业务,认真执行政策,勤勤恳恳工作,年年超额完成收入任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全县财贸战线的先进工作者。
一心扑在工作上
余昌平同志转业后,分配到基层财税所工作。开始,遇到的困难是不少的。一是生活规律改变了,对农村工作不习惯;二是业务、政策都不熟悉,难于适应工作;三是税收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扯皮”的事。这些困难也曾使他产生了一些问题,认为“税难收,气难呕,工作难搞。”但是,在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很快解除了思想顾虑,认识到财税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工作,要热心去做。在下乡工作中,他坚持依靠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头一年就圆满地完成了交给他的税收任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坚持发展生产,开辟财源
1980年,老余同志分管明山分社的税收征管工作,这个分社地处丘陵,经济条件较差,每年向国家提供的工商税收不过2,000元。他感到要想增加收入,必须从发展生产入手。于是,他同分社、大队干部商量,利用丘陵荒山种植青茶、油桐和桑树;还帮助明山大队办起了鞭炮厂和麻绳厂,安排劳动力30多人。在办厂中,他一方面帮助联系原材料采购,保证生产需要;另一方面与供销部门挂钩搭桥,打开产品销路。这一年,两个小厂共实现产值2万多无,增加集体积累4,000多元,为国家提供税收4,100元。群众称赞他说:“老余帮助生产,心热像一团火。”

共产党员就要吃苦在前
芦家河分社地处三县交界,山高路远,工作条件比其他分社更为艰苦,担子更重。老余同志主动要求到芦家河分社工作,他说:“共产党员就要吃苦在前,拣重担子挑。”他到芦家河分社后,一是向干部、群众宣传党的税收政策,提高他们遵章纳税的自觉性。二是严格执行政策,抓紧清理结算。芦家河分社有9个大队,78个生产队,87个纳税单位,他不怕吃苦,翻山越岭,坚持月结季清,将税款及时征收入库。三是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他帮助社队和企业组织安排资金,使国家税收不欠不漏。1981年,他在这个分社完成工商税收任务8,300多元,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在芦家河分社,一提到老余,干部、群众无不赞扬,说他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税收员。”
老余同志从部队转业,虽然工作环境和条件变了,但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没有变。这几年,他的确在履行他对自己的要求:“一言一行都要从党的利益出发,每时每刻都要为人民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