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财政局财税管理二处冶金科是天津市1979和1980年度的的模范集体,他们负责天津冶金行业的财税工作。由于国民经济的调整,这个科在组织冶金行业的财政收入工作中面临着许多困难,但是,他们振奋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在全科同志的努力下,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1980年该科完成利润收入21,490万元,为计划的108.08%,税收完成9,133万元,为计划的104.98%,今年上半年又取得了时间过半完成收入任务过半的好成绩。他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明确工作方向
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冶金行业变化很大。为了摸清冶金行业增产增收的潜力,这个科开展了财源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清了底数。1980年,由于炼钢的主要原料生铁、焦炭价格上调,使钢锭成本大幅度增加,全年将减少利润5,000万元。八月份钢锭、钢坯价格每吨又上调40—50元,使外购制材原料的钢坯成本上升,减少利润约500万元。天津市民用住宅建设需要钢筋,1980年市里决定从冶金局调出12,000吨盘条,而这些盘条是线材制品的原料,又要影响财政收入700万元。仅以上三项就要减少收入6,000多万元。这样,就很难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面对这么大的差距,他们振奋精神,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狠抓财源重点大户,促进短线产品增产;二是抓好扭亏增盈工作;三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全力促进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多出钢,出好钢,以解决钢锭生产能力低于轧材生产能力的矛盾,来保证钢材的增产。
二、充分发挥财政部门服务与监督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炼钢厂,多年来一直亏损,1979年经过全厂职工的努力,加强了经济核算和经营管理,扭转了长期亏损的局面,盈利300万元。但1980年由于生铁和焦炭价格上调,影响钢锭成本每吨上升61元,将影响该厂全年亏损4000万元左右。厂领导和职工十分担心再戴上亏损企业的帽子。冶金科了解这一情况后,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集中各方面的意见,解放思想,提出了实行定额补贴的建议。建议以该厂历史最好水平为计算依据,对原料提价部分,财政给予定额补贴。此建议经上级部门批准执行后,进一步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加强经济核算,努力开展增产节约,当年盈利914万元,超过上年的盈利两倍多。
这个科坚持把小型技措贷款用在促进短线产品的增产上,积极支持企业搞好挖、革、改,效果好,收回快。1980年轧钢一厂急需增产小规格的焊管,打算利用现有厂房增添一套焊管机组,但资金无来源,冶金科经过调查研究,及时地给这个厂60万元的小型技措贷款,解决了增添焊管机组的资金问题。这个项目经过企业的努力,下半年投入生产,到年底增产焊管9,215吨,增加利润192万元,税款50万元。焊管机组投产后,所需的原料热轧带钢供应不足,冶金科又给该厂小型技措贷款6万元,改造了原有的热轧带钢机,提高了效率,当年增产热轧带钢12,000吨,增加利润40万元。这个厂的技措项目不仅当年收回了贷款,还增加了财政收入200多万元。
三、采取经济手段,促进增产增收
钢锭和盘条是钢材、线材的主要原材料,由于天津市冶金行业生产能力不配套,轧材能力大于炼钢能力,钢材、线材吃不饱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冶金科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增产潜力。他们本着国家多得,企业和职工也有适当好处的原则,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同企业以及主管部门协商,并经上级批准,采取了经济手段,实行超产定额奖励办法。就是确定一个起奖点,超过起奖点部分,每增产一吨钢锭奖给企业4元,增产一吨盘条奖给5元。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对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都有好处,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钢锭产量1980年比1979年多产15.78万吨,增加利润1,500多万元;盘条产量1980年比1979年多产4.38万吨,增加利润500多万元。由于钢锭和盘条增产,使轧材和线材制品的原料供应得到了保证,从而把整个冶金行业也搞活了,保证了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