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坚决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以来,不少同志自觉地把注意力从主要依靠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转移到主要依靠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上来,依靠现有企业,走挖潜、革新、改造的道路。这是很可喜的现象。在挖革改工作中,如何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果呢?运用价值工程(简称VE)就是一种方法。在这方面,湖南株洲市湘江制药厂作了一次尝试。
湖南株洲市湘江制药厂淀粉车间脱水工段,设备陈旧,需要更新,为此,该厂派出专门小组,到上海、武汉等地同行业进行学习考察。回厂后,有关部门对于脱水工段的技术改造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改三足式离心机为“卧式括刀卸料离心机”(型号WG-800),连同厂房改造,需要投资58,000元(简称第一方案,下同);另一方案是重新购置一台“三足式离心机”(型号Z751),只更新设备,不进行重大的技术改造,需要投资4,000元(简称第二方案,下同)。开始时,多数同志倾向于第一方案,并列举了能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节约劳动力,可能降低产品成本等理由。但也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根据市场预测,近几年内淀粉需要量不会有很大的增长,三足式离心机投资省,能够满足需要,采用第二个方案较好。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究竟哪一个方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果呢?大家心中无数。据此,这个厂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功能、成本诸因素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
首先,根据价值工程的特点是对产品或作业要从“物美”与“价廉”两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它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总成本(费用),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着重于功能分析等原理,运用“优缺点列举法”,把两个方案的优缺点作了对比分析:

通过上述对比,虽然可以对两个方案的优缺点一目了然,但给人的印象是,两个方案,各有优劣,如何决策,仍难决断。据此,这个厂根据价值工程原理中关于“避免一般化,概念化,要作具体分析;要收集一切可用的费用数据”等指导原则,就两个不同方案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1.少用劳动力对降低产品成本的影响。第一方案与第二方案比较,每年可少用工人12人(按每日三班计算),按每人每年工资、附加及各种费用840元计算,全年可节约人工费10,080元。
2.多耗电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第一方案与第二方案比较,每天多耗电307.2度(按每天三班,每班开机4小时计算,因为淀粉班产量小,每班离心脱水的时间只需开机四小时),全年按开工11个月计算(因为每年要停产检修一个月左右)。增加电费9,123.84元。
3.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第一方案与第二方案比较,增加固定资产价值54,000元,按年综合折旧率5%计算,每年增加折旧费2,700元。
以上说明,第一方案花费巨额投资,购买了先进的机器,虽然可节约四倍的人力,但由于耗电高,折旧费多,就全部费用来说,不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要增加产品成本1,738.84元(计算公式:增加的产品成本=多耗电费+多提折旧费-节约的工资费用。即:9,123.84+2,700-10,080=1,738.84元)。如果考虑银行利息的因素,增加的成本费用就更多了。
根据以上情况,可作以下综合评价:
1.采用第一方案,虽能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节约人力,但要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增产增收。按照价值工程要同时考虑“功能和成本”的原理,第一方案就不可取了。
2.目前,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但有劳动力多的优势,采用多耗电来换取少用人的方案,不符合我国国情,从宏观经济的观点来看,也就不合理了。
3.第一方案所采用的设备,班生产能力(6吨)大于实际需要(3吨),按照价值工程的要求,“功能过剩”是一种浪费,是要避免的现象。
根据综合评价,这个厂决定采用第二方案,撤销了设备申请计划,避免了一次方案决策上的失误。同时,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锅炉改造,以节约燃料,扩大供汽能力,发挥更大的效益。
通过这次尝试,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小型而简单的设备更新方案,凭概念办事,也几乎造成决策上的失误,更何况大型而复杂的项目?因此,积极地引进价值工程原理,择优决策挖革改方案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开展技术经济分析,不能用坐在办公室里画圈圈的办法,更不能搞个人说了算的“点头工程”,要尊重科学,权衡利弊,择善而从,才能提高挖革改资金的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