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固安县今年內对各医疗单位实行了“指标控制”的办法,减少了公費医疗的开支。所謂“指标控制”就是根据享受公費医疗人員的分布情况,全县共划分为17个点,其中公立医院、卫生所5个,私立联合診所12个;然后再根据各点医疗人数多少确定控制指标,指标最高的是县卫生院,每月700元,其次是县卫生所,計第四、第六区各为150元,第五区130元,第二区85元;私人联合診所最多的每月75元,最少的每月15元(每人每月平均約1元),各点控制总指标共为1585元。而全年医疗費預算数平均每月为2687元,除控制总指标外,还有1102元,由县卫生科掌握,备作解决需要到外地治疗者的葯費。每个点一般按照确定的控制指标开支医葯費,除了病情比較严重者,經卫生科批准可另行报銷以外,如果超过指标就不准报銷。此外还規定了每个处方超过1.5元,要由卫生科批准,超过2元由县长批准(专署的意見經卫生科长批准即可);到外地治疗必須先經卫生院檢查,幷經卫生科批准,否則不給报銷。
采取这个办法以后,主要起到了两个作用:(1)控制医疗单位对症下葯,防止无原則的多給葯或給貴重葯品的浪費現象。如牛蛇卫生所在沒实行指标控制前,1956年6月份每个处方平均是0.73元,实行指标控制后,1957年6月份每个处方平均是0.58元,每个处方平均降低了0.15元,仅这一个所每月就可节約62元,全年节約744元。(2)防止私人診所利用公費医疗多取利潤。建立公費医疗联系合同的私人联合診所,每月凭花名册向卫生科报銷,未采取指标控制以前,有的私人診所为了貪图利潤,对公費医疗病人往往多給葯或多給贵重葯品,有的診所病人要什么葯就給什么葯,因此增加了医葯費开支。如大沙垈联合診所1956年沒实行指标控制,当年上半年共开支医葯費873元,1957年实行指标控制后,当年上半年只开支了535元,比1956年上半年显然有所减少。但实行这个办法也要防止过于机械死板,以免影响治疗。
(根据河北通县专署关于固安县公費医疗管理办法的通报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