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 世纪,经济学家李斯特基于当时德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了贸易保护主义。他认为,面对英国物美价廉商品的强大冲击,要将工业部门中有发展潜力的幼稚工业作为贸易保护的主要对象,即对一些英国工业产品采取禁止输入或者征收高额保护关税政策。当财富和力量达到一定高度后,再逐步恢复自由贸易原则。从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出发,研究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为什么要施行贸易保护政策,进而得出我国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发达经济体采取的主要贸易保护政策
相对于李斯特时代,当前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二战后,全球共有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发达经济体把相对落后的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欠发达经济体后,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在利益分配格局上形成了有利于后发国家的趋势。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相关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以改变国内产业结构失衡与就业问题。
一是保护性关税由低端商品向中高端商品扩展。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观察,贸易摩擦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纺织类、鞋类产品转向如今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长期以来,以我国为代表的欠发达经济体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合理化,我国在世...
19 世纪,经济学家李斯特基于当时德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提出了贸易保护主义。他认为,面对英国物美价廉商品的强大冲击,要将工业部门中有发展潜力的幼稚工业作为贸易保护的主要对象,即对一些英国工业产品采取禁止输入或者征收高额保护关税政策。当财富和力量达到一定高度后,再逐步恢复自由贸易原则。从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出发,研究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为什么要施行贸易保护政策,进而得出我国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发达经济体采取的主要贸易保护政策
相对于李斯特时代,当前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样化。二战后,全球共有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发达经济体把相对落后的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欠发达经济体后,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在利益分配格局上形成了有利于后发国家的趋势。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相关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以改变国内产业结构失衡与就业问题。
一是保护性关税由低端商品向中高端商品扩展。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观察,贸易摩擦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纺织类、鞋类产品转向如今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长期以来,以我国为代表的欠发达经济体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链的不断合理化,我国在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颁布、“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感受到来自我国的竞争压力,发现使我国长久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意愿难以实现,因此采取各种措施阻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阻止我国成为全球经济秩序的重构者。国际金融危机后,向中高端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更加明显。
二是对要素进行严格管制以限制相关领域投资。商品自由流动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全球化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欠发达经济体是主要的顺差国,而在第二阶段由于欠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位置从而成为贸易顺差国。产业转移需要通过要素自由流动推动,一旦对要素进行严格管制,产业转移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限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人才、资本与物流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流动与深度交汇,尤其是资本流动影响全球投资领域格局。很多发达经济体意识到跨国并购导致资本外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内就业风险,对国外投资越来越严加管制。同时,贸易战会推升各国通货膨胀水平,而通胀率是影响资本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税率、汇率以及补贴等手段吸引本国资本回流。从当前发展趋势看,要素流动的限制越来越具有歧视性,并朝着区域性合作机制转化。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与鼓励制造业回流。应当承认,我国尚未建立起充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因此经常成为发达经济体攻击目标,我国企业屡遭美国贸易法“特别301条款”与“337条款”调查。美国在贸易战开打之前采取降低税率的方式吸引企业回流,同时保证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利益。根据2017年通过的税改方案,公司税率将从35%降为20%,个人所得税也会有不同档级的下调,这些解决国内经济失衡与就业失衡的政策都带有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性质。由此可见,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真正目的在于打击与重创我国制造业。
我国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与建议
国际分工由全球价值链主导,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会有很多中间产品跨境流动的环节,假如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会使得国际贸易成本增加,成本会沿着全球价值链产生累积效应,影响到最终产品的价格、生产与贸易。我国应对此轮国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统一国内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中的供求、价格与竞争等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各地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这阻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可以使潜在生产力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角逐。因此,我国要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不断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有效应对外部挑战,才能降低发达经济体由于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带来的风险。同时,还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联互通,积极参与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全球经济新规则。
二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促进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要以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与区域结构调整作为重点突破口。从当前来看,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同时,要把改造传统农业、鼓励制造业升级、加大对高科技技术的研发投入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要举全国之力鼓励和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三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原创科技的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包含了行政执法、司法保护、授权确权、仲裁调解与行业自律等各个环节,可以给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还要创造出更加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使我国知识产权在国外得到更好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与原创性科技相辅相成,没有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原发性的创造发明较难成规模出现,更不用谈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原创性科技与知识产权保护能极大地激发国家与民众的活力,因此要加大对教育与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对原创性研发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