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企改革关键、有效的实现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充分重视深化国企改革,积极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使国有资本能够做强做优做大,进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促进了国有资本功能的放大、实现保值增值,同时增强竞争力,有效推动多种所有制资本彼此间的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但另一方面,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新时代下,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还要解决多重困难。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所忧,“民”有所虑,制约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长期以来我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制定了不同管理条例以及经济政策。因此导致国有以及非国有所有制彼此孤立,存在着冲突与隔阂。但在市场经济环境比较成熟的状况下,各个要素需打破隔阂与冲突,真正实现由低收益企业自由流动到高收益企业。但目前来看,我国国有经济以及民营经济彼此排斥、相互独立的局面仍旧存在。具体来说,目前开展国企混改的最大阻力源自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彼此缺乏信任,国企忧虑在开展混改以后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非国有企业忧虑被国有化会导致自身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种“国有所忧,民有所虑”的现象将会严重影响到国企混改的顺利开展,影响到改革的成效。因此,能否对国有股以及非国有股股权分配比例准确判定和有效改革,是国有经济混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国有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暗藏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国有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产权交易价格不规范。在竞争过程中,交易价格会通过买卖双方的博弈最终形成均衡的价格,使得二者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然而,当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协议转让国有资产的形式。二是信息不对称。尽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信息披露必须要遵循相关的原则,截至目前,却尚未出台详细的实施细则,导致相关办法操作性不足。三是未形成全国性的产权交易市场。截至目前,产权交易所通常会根据地区进行划分,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通常状况下,产权的交易只是在本地区开展,影响产权的跨地区、跨行业流动。除此以外,缺乏完善的监督措施、统一的交易规则等都会影响到资源的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流动,导致国有资产流动不顺畅,进而面临流失风险。
产权归属工作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逐年加大对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重视,但就目前来看,所有者主体弱化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导致在国有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发展成为多年来放权让利式改革的进一步延续。国企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其难以对资产进行自由的处置。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虽然能够自由支配资产,但在行业进入以及资源获取等方面受到许多限制。这些大范围的产权缺失与错位就会导致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产生误解,在操作方面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议
优化国有产权交易市场与交易制度。目前,我国缺乏科学、完善的产权制度与产权市场,导致国有资产面临着流失的风险。因此,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体制,规范现代产权市场,确保国有股权以及非国有股权二者可以进行有序进退,优化配置股权。二是制定完善的评估定价机制,发挥相关中介机构作用,如审计以及资产评估机构等,有效地减小国有资产发生流失的风险。三是制定更加科学、健全的产权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立法,制定完善的产权监管机制。四是建立完善的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使共有产权能够得到良好的流动,有效地减少国有资产所面临的流失风险。

完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以管资本为核心,充分做好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而言,必须明确自身出资人身份角色,充分实现政企分开,实现科学管理。应取消国企与其高级管理层人员的行政级别,制定科学、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真正将企业推向市场,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企混改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要结合行业的具体特点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具体需求,分区域、分行业的给予区别对待,要循序渐进、逐步落实各种政策与措施。可将国企的混改目标划分成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要结合指令性意见与企业的基本状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技术路线图,使其能够逐步得到贯彻与落实。同时,在混改的过程中,在设置非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充分尊重市场的规律,坚决执行“一企一策”的制度。在制定员工持股计划的时候,要结合出台的有关文件,充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制定科学、完善的员工持股方案。
推行完善员工持股与职业经理人制度。通常状况下,在国有企业组织中,企业的员工属于被监督以及被管理的人员,往往都比较被动,这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低下,创造性不足。在混合所有制国企中,实行员工持股会将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发展实现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地解决国企的产权问题,获得更好的改革成效。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国有资产的监管是混改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立法,制定完善的产权监管机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发挥产权市场对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充分保护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各个出资人的产权权益,对外公布改革的方案细则、交易价格、资产评估方法以及交易方法等,使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能够处于良好的监督与管理之中。此外,也要在公开、公正的资本市场或者是产权交易市场中进行公开的竞价,要严禁发生国有股权私下交易的现象,防范因为职工持股而引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责任编辑 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