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8年中央预算。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预算报告做了大幅改进,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易读易懂,更加注重回应民意诉求。预算报告得到了人大代表的肯定,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预算报告更加关注国家发展大局。往年预算报告的风格是偏财务报告性质,支出政策按照支出部门罗列编写,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对应性存在较大差距。今年的预算报告从内容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联系更加密切,报告先紧扣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全国人大预算决议要求,报告2017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尽量用数据反映政策成效,将“花钱”与“办事”有机结合起来;在介绍2018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部署时,更加聚焦主题,突出了政府现阶段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并站在国家治理全局的视角,对重点收支政策进行更全面、更清楚、更透彻的介绍,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大决策,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均详细介绍了预算安排情况和原因。今年的预算报告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财政收支计划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体现了财政对于国家发展大局的支持,体现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
预算报告更加关注民生关切。今年的预算报告在起草、修改的整个过程中,大量征询、采纳了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各部门、各行业等的意见建议。3月5日,财政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预算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报告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建议。财政部高度重视,财政部部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对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中合理、可行的部分进行了吸收采纳,进一步修改了预算报告,使得预算报告更加完善。同时,组织相关业务司局到各个代表团就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向其介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解释意见建议采纳或没有采纳的原因。今年的预算报告无论是起草过程,还是内容结构,都体现了对民生民意的重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预算报告更加易读易懂。预算报告的专业性较强,人大代表又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并不一定都熟悉预算工作,为增加预算报告的可读性,今年的预算报告进一步充实报告内容,探索丰富形式。加强了分析说明,预算报告第一部分先报告预算收支执行情况,重点丰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加强报账的分析说明,对2017年较好的收入形势、变动较大的收支项目等说明原因,摆数据、讲变化、释缘由,使得预算内容了然于心。进一步充实了报告附件,列示了24张饼图、柱形图,直观地反映财政收支有关情况和安排,“专题说明”部分改变单纯的文字说明形式,采用易读易懂的PPT式样,对我国政府预算体系、财政体制、税制、赤字计算方法、减税降费情况等进行图文并茂的形象解释,使得即使是没有财税专业知识的读者也能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背景,读懂预算。探索丰富报告形式,今年首次在报告上印制二维码,使得代表委员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财政政策、财政重点工作等内容,深入对预算报告的认识和理解。今年的预算报告更加“接地气”,易读易懂性大大增强,“读得懂”才能“审得好”,体现了坦诚接受人民监督的决心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