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2 作者:乔慧 袁璇 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
[大]
[中]
[小]
摘要:
“两会”期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预算报告受到了境外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外媒认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新一年中国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部署了新时代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指明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政府预算报告反映了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保障民生。同时认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主要预期目标注重“高质量发展”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他指出,上述主要预期目标,考虑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符合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需要。对此,外媒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决策层将以改革、创新、民生、环保等...
“两会”期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预算报告受到了境外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外媒认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新一年中国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部署了新时代中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指明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政府预算报告反映了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保障民生。同时认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主要预期目标注重“高质量发展”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各类风险有序有效防控。他指出,上述主要预期目标,考虑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符合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需要。对此,外媒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决策层将以改革、创新、民生、环保等工作为重点,注重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经济增速6.5%的年度目标是合理的,从全球来看也是十分可观的。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维持在6.5%左右,并取消M2目标,降低赤字率,体现了决策层对经济增长的要求从速度转向质量,供给侧改革和改善民生将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中国并未像过去3年一样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显示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稳定甚至上升通道,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香港《南华早报》认为,2018年经济增长目标低于2017年实际GDP增速,是为了增加实际工作的灵活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鉴于政府需要在化解金融风险、吸引私人投资、振兴国有企业和鼓励技术创新等方面攻坚克难,6.5%的经济增长目标合情合理。英国路透社认为,中国政府首次将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预期目标,凸显对民生和就业的重视。美国彭博社发文称,2018年经济增长目标和财政赤字目标显示,中国将更专注于化解风险、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
积极财政政策突出“聚力增效”
今年,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赤字率拟按2.6%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外媒普遍预计,2018年中国将继续推进减税降费,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下调赤字率为中国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
下调赤字率,防范债务风险。《金融时报》认为,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降低财政赤字率,体现出防风险的要求。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未来要进一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处理存量债务,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路透社称,在外界对中国债务风险高度关注的当下,中国政府表现出防风险的坚定决心。美国《华尔街日报》表示,中国不仅在努力确保经济增长,而且积极应对债务问题,相关举措值得肯定。
减税降费,惠及实体经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对此,美国华文媒体《侨报》指出,中国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放水养鱼”,进一步惠及企业和民众。美国《福布斯》杂志认为,中国的减税计划将强力刺激经济增长。新加坡《海峡时报》称,中国今年将继续改革和完善增值税制度,减轻制造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实际税负,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俄罗斯塔斯社表示,2018年中国将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优先“减负”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把“改善税收制度”作为重点关注领域,将为建筑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领域的纳税人减轻负担。
聚力增效,优化支出结构。路透社指出,201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表显示,36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等,其中GDP增速、减税降费和去产能目标均超额完成。《金融时报》认为,中国财政部对PPP、产业基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范管理,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国防预算再引关注。中国政府预算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国防支出将增长8.1%,达到11069.51亿元。对此,路透社表示,2017年中国国防预算总额首度突破1万亿元,2018年中国军费开支比2017年提升8.1%,为3年来最高增幅,日本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此表现出不安情绪。彭博社表示,为提升沿海地区军力,中国国防开支或在未来3年进一步增加。日经新闻认为,尽管中国军费支出连续3年仅保持10%以内的增长率,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透露出中国未来继续增强军备的大方向。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展示“全面深化改革”决心
中国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外媒一致认为,此次机构改革,是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规模和力度之大“史无前例”,展示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
优化机构职能,实现协同增效。路透社指出,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主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结合新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调整,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公共治理体系。《华尔街日报》认为,此次机构改革有利于中国政府更好地调控经济。美国《纽约时报》表示,中国国家机构改革将重塑各部门的职责、角色和权力,提高政府运行效率。《联合早报》认为,中国政府近年来力推简政放权,此次借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展开深入的机构改革,将让国家治理更加高效有序。
管控金融风险,关注民生热点。法新社发表题为《中国推行银行监管改革,遏制信贷热潮》的文章称,中国政府合并银行业和保险业两大监管机构,旨在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解决日益增长的债务问题。路透社认为,中国组建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解决现行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和交叉监管等问题。《金融时报》认为,合并银行业与保险业监管机构,堵住监管漏洞,是中国政府开展“监管风暴”防范金融风险的新举措。《华尔街日报》指出,此次对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的全面改革,将助力中国打赢防范银行体系深层风险的攻坚战;农业农村部的组建有助于继续推动中国减贫进程。《纽约时报》表示,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的设立是中国将保护资源和防治污染列入政府优先事项的典型举措。
布局大国外交,展现大国担当。《联合早报》称,中国设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国家移民管理局,体现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开放、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将更好地服务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与国际发展合作。《华尔街日报》称,组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体现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布局大国外交的考虑。
责任编辑 黄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