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至22日,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召开。中国财政学会会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财政部部长助理戴柏华主持会议。


楼继伟首先肯定了近年来中国财政学会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财政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从严治会,倾力探索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管理创新和理论创新互动的学会建设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财政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意味着我们必须从全局和长远角度设计改革方案、制定政策措施。因此,必须认清形势,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一是全面认识当前国内外经济大势。当前,世界经济面临重大挑战,进入新常态,近中期不确定性较强。国内经济总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发展出现更多积极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资源配置出现良性变化。但是,我国经济仍然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比如经济内生动力有待增强、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等,同时也要防范过度的杠杆化和去杠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二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财政特别要发挥“定海神针”作用,要从国家治理角度看问题,提出系统性、协同性的政策和建议,主动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持续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确定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措施联动互补。

楼继伟提出财政学会应聚焦现实重大问题,提升新型智库建设水平。一是要主动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凝心聚力做好重大项目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以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需求侧管理、新发展理念、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六个方面为重点开展学会研究工作,兼顾长期跟踪和短期应用,坚持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同步推进,夯实筑牢一流新型财经智库的基础。二是要继续全面从严治会,按照建设一流财经新型智库的目标,创新和完善学会组织管理制度,健全决策支撑体系,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在此次会议上,经财政部和中国财政学会批准,向为我国财政理论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9位老专家颁发了“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这是我国财政学界首次颁发此类奖项。会议还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优秀财政理论研究成果评选结果并颁奖,举行了第二届财税知识网络答题竞赛活动颁奖仪式。会议还审议了财政学会两年来理事会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投票表决增补第九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上,围绕总论坛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财税改革与财政政策”,10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发表主题演讲,探讨了如何认识积极财政政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接关系、中国特色财政在当前的发展状况、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降低企业成本尤其是税费负担的看法、新常态下财政治理的创新路径、当前财政工作的突出问题、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后的效应评价等问题,与参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精辟见解与独到观点,推动了财政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更为当前的财政改革建言献策。在研讨会分论坛上,参会代表围绕“预算管理、财政体制改革、税制改革、财政政策、财政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等五个不同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