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账本”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根据预算法,我国全口径的财政收入支出由“四本账”构成——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最大头的就是一般公共预算。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630亿元,比2016年同口径增长5%。加上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2433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71063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863亿元,剔除地方上年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后同口径增长6.5%。

真金白银:提升百姓福祉
国家账本钱花到哪里去?如何分好财政“大蛋糕”,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福祉。以最大账本一般公共预算为例,支出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


学有所长——义务教育经费可携带支持随迁子女上学
2017年,全国财政花在教育上的钱近3万亿元,占总支出的15.1%,是财政第一大支出。今年起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同样的“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每个学生背后的义务教育经费可以“钱随人走”,2017年中央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432亿元,13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更安心上学啦!

老有所养——退休养老金继续提高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2年连涨,今年还会继续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养老金收支矛盾日渐突出,涨幅很难再像以前动辄10%那么高。2017年全国财政花在社保和就业上的支出预算安排超过2.2万亿元,占总支出11.6%,“真金白银”投入,让年轻人有活干,老年人有所养。

脱贫攻坚——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达到661亿元,比上年增长43.4%。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增至861亿元,同比增长30.3%,用于支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再加上农业、教育、社保、医疗等领域用于扶贫的资金,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统筹用于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资金投入力度。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继续发力。

科技创新——积蓄中国“新动能”
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预算数为6811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增长3.7%。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预算数为2842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增长5.8%。从支出投向看,重点保障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科学普及等公共科技活动,特别是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住有所居——完成棚改三年计划
2013—2016年中央财政共拨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8005.85亿元,全国财政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出累计达18248.26亿元,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开工2795万套。2017年,将继续加快棚改工作,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安排600万套棚改任务,确保完成棚改三年计划。

病有所医——保障水平节节提升
我国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实行政府补助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模式,主要用于解决大病住院费用,并兼顾门诊费用报销。2017年全国财政用于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预算约为1.4万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2%。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从去年的570元提高到630元,其中财政补助标准从420元提高到450元,保障咱百姓看病得到更多保障。


污染防治——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
推动绿色发展,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离不开财政支持。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面对“雾霾”,如何花好有限的大气污染防治至关重要。国务院2013年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中央分别安排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0亿元、106亿元、107亿元和112亿元。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水污染防治资金和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别安排预算120亿元、120亿元和112亿元。

(《中国财政》编辑中心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