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突出改革重点、细化改革方案、明确改革责任、完善改革举措,初步形成了“1+30”的财税改革制度体系(“1”即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的《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意见》,“30”即以省委或省政府名义出台的30个专项配套改革办法),一些改革已获实质性突破,取得重要成果。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山东各级财政部门将积极作为、开拓创新,推动各项财税改革保持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2016年,除涉密部门和信息外,山东省、市、县三级包括党委部门在内的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全部公开了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专项资金公开机制也初步建立。今年,山东省将进一步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有效提高财政透明度。
深入开展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县级预算管理改革,是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完善政府治理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缓解县级财政困难的迫切需要。山东省在2014年选择20个县启动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37个县(市、区),着力构建规范的预算编审机制、收入增长机制、财力综合运筹机制、预决算公开机制、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财政投融资机制、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国库管理机制,试点县预算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今年将加大对试点县的考核评估力度,对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著的县给予通报奖励,通过强化“省市共管”机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加快构建现代预算管理体系。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预算投资发展类项目绩效目标编报全覆盖,强化部门支出责任与效率,积极开展省级重大专项第三方独立绩效评价,研究扩大绩效评价信息公开范围,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倒逼各部门规范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制度,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坚决杜绝违规举债,切实防控隐性债务风险。制定《山东省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政府债务以及财政支出责任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做到风险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加快推进税费制度改革
扎实推进税制改革。营改增全面实施后,作为地方税主力的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地方缺乏主体税种的问题更加突出。今年要按照中央税制改革统一部署,在继续深化营改增改革的基础上,研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配合做好房地产税立法工作,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
完善税收保障机制。主要是统一涉税信息平台,密切跟踪重点税源变化和税收缴纳情况,提高征管效率。
大力清理收费项目。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去年,山东省级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削减到11项,成为全国收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今年,山东省将强化“放水养鱼”意识,认真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项目清单制度,确保“所有收费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收费”。
健全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
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这是完善国家治理结构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也是财税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根据中央改革方案,山东省已研究制定意见,对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作出专门部署,今年要力争在所有民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理顺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推进省以下收入划分改革。密切关注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方案制定情况,根据中央改革精神,结合山东实际,及时研究省以下收入划分办法,保持各级财力分配格局基本稳定,更好地发挥财政体制调节分配、促进发展的作用。
以市为单位统筹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省里印发了《关于以市为单位统筹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指导意见》,争取用2年时间,将同一市内县级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差距控制在15%以内,目前差距低于20%的市控制在10%左右,以市为单位逐步实现县域间工资性收入政策、基本民生标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待遇、基层运转经费标准以及公共设施建设标准“五个基本统一”。
大力推进支出管理改革
大力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继续推进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工作,坚决取消政策到期、绩效不高的专项,整合压减“小、散、乱”专项,严格控制新设专项,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增支项目外,其余专项一律“零增长”。
加快构建盘活存量资金长效机制。把盘活存量资金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手段,采取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加快项目落实和资金拨付、调度款“点供”、通报约谈等措施,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该用未用、使用绩效低下的财政资金及时收回、统筹使用,防止形成新的结余结转。
积极推进政府引导基金运作。经各方面共同努力,山东省政府引导基金运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设立政府引导基金132只,参股设立基金235只,基金总规模达到2845亿元,有了一个好开端、好基础。下一步,主要是通过健全政府引导基金制度体系,积极探索搭建省市项目推介平台,争取更多基金项目落地。同时,在新兴产业、医疗健康等领域新设一批产业基金,更好地支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把规范操作视为PPP项目的生命线,建好项目库、把好质量关、提高落地率、严格防风险。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加大省级重大项目PPP推进力度,指导推动市县开展PPP模式两个“强制”试点,规划并储备一批含金量较高、社会需求大、行业前景好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的PPP项目。
大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主要是完善省级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协调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拓展政府购买服务目录,2017年实现省直部门全覆盖,确保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应编尽编、应买尽买”。发挥好牵头作用,配合协调各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分行业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意见,为扎实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夯实基础。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很多改革事项都涉及制度创新和利益关系调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挑战更多,改革落地生根任务愈发艰巨。山东财政系统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和改革创新意识,推动各项财税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财政制度。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