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
大年初四,我冒着霏霏小雨回到故乡——广西容县容西镇祖立村。和叔伯们拉一番家常后,忽然想起家后山那片荔枝林,此刻该另有一番景色吧!这念头一出,我便再也坐不住了,撑起一把伞走出了家门。
后山的小路在丝丝细雨中变成乳白色,像一条飘动的银带,绕着远近的山。轻风袭来,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吸鼻子,啊,一定是荔枝花开了!我不禁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往荔枝林去。放眼望去,只见漫山的层层绿浪中缀满了白色的小花,高高低低连成一片。我使劲地嗅着荔枝花诱人的香,还忍不住蹲下来尝了尝树下小草上的雨滴,这感觉妙不可言!
忽然传来一阵美妙的歌声,抬头向小路望去,只见一把粉红的小雨伞在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中醒目得就像一朵正在盛开的桃花。近了,近了,一对人儿共撑着粉红的伞,紧紧地偎依着向我移近。
“啊,多美的春雨,多美的景色!”一个深沉的男声。
“是啊,今年一定又是荔枝丰收年,家里可增收好几万元呢!”一个柔柔的女声。
“你们村可真会因地制宜,荔枝可是水果之王呢!”
“是啊,听我爸说,这还多亏了乡里的财政干部呢!”是女人感激的声音。
听着俩人甜蜜的话语,...
(一)
大年初四,我冒着霏霏小雨回到故乡——广西容县容西镇祖立村。和叔伯们拉一番家常后,忽然想起家后山那片荔枝林,此刻该另有一番景色吧!这念头一出,我便再也坐不住了,撑起一把伞走出了家门。
后山的小路在丝丝细雨中变成乳白色,像一条飘动的银带,绕着远近的山。轻风袭来,阵阵香气沁人心脾。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吸鼻子,啊,一定是荔枝花开了!我不禁欣喜若狂,一路小跑着往荔枝林去。放眼望去,只见漫山的层层绿浪中缀满了白色的小花,高高低低连成一片。我使劲地嗅着荔枝花诱人的香,还忍不住蹲下来尝了尝树下小草上的雨滴,这感觉妙不可言!
忽然传来一阵美妙的歌声,抬头向小路望去,只见一把粉红的小雨伞在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中醒目得就像一朵正在盛开的桃花。近了,近了,一对人儿共撑着粉红的伞,紧紧地偎依着向我移近。
“啊,多美的春雨,多美的景色!”一个深沉的男声。
“是啊,今年一定又是荔枝丰收年,家里可增收好几万元呢!”一个柔柔的女声。
“你们村可真会因地制宜,荔枝可是水果之王呢!”
“是啊,听我爸说,这还多亏了乡里的财政干部呢!”是女人感激的声音。
听着俩人甜蜜的话语,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家乡境内山多坡多田少,长期以来,淳朴的村民在有限的水田里收获着少得可怜的粮食,日子活得很苦,那“祖立处处是山坡,有女莫嫁祖立坡”的歌谣不知破坏了多少对痴男怨女的美好姻缘。八十年代末,新成立的乡财政所派农税征管人员到祖立村了解特产税源时,发觉这里虽然山多坡多田少,但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种植荔枝,便提出了“利用自然资源种植荔枝,大力培植绿色财源”的思路,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即组织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到外地的荔枝场参观学习,增强了村民种植荔枝的信心,兴致勃勃地栽下了第一批荔枝苗。三年后,荔枝挂果了,这些村民每户增收两千多元。事实胜于雄辩,人们的脑子活泛起来,农户们开始大量种植荔枝,漫山遍野的荔枝树焕发出勃勃生机。1995年,由于天时地利,祖立村第一次获得了荔枝大丰收:荔枝树挂果75万公斤,按市场价四元钱一斤计,收入达600万元,户均增收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2000年以后,祖立村共种植荔枝树8000多亩,家家户户都拥有了颇具规模的荔枝园。如今,家乡一幢幢别墅拔地而起,一辆辆高档轿车飞驰而来,电脑、冰箱、洗衣机、音响等电器在这里随处可见,有的村民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农闲时便到城里小住,享受城里人的生活。
这漫山遍野的荔枝树呵,你使家乡的人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之路。望着眼前幸福的恋人,我相信,在乡亲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荔枝树的鲜花一定白得更纯洁,果实红得更耀眼!

(二)
不知什么时候,细雨霏霏的天空居然放晴了!我收起雨伞,继续流连在家乡无限的风光中。那小桥流水、硬化的道路、精致的小公园……谁到这里都会喜欢上这世外桃源般的乡村。
早就听说家乡已经被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为全区“国兰种植基地”和“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成为广西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还获得“广西兰花村”称号。不知不觉走进兰花基地,一座座高大宽敞的花棚里,一盆盆兰苗在微风的吹拂下正招展着碧绿的叶片,有的已吐露花蕊。
这时,一位红光满面的大叔健步走来和我打招呼,原来他就是村里最有名的种兰能手杨清。走进老杨的兰苑,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兰花那让人心旷神怡、出尘不染的美艳。随意舒展的碧长叶片,云轻星粲,葱茏的碧湛中丝缕暗香绵延,花茎凛然,卓尔不凡,花蕾串串,静听似水流年,阳光穿过幽幽枝叶,点染出兰草身影纤纤,飘逸如仙,细碎的光点似星河满天,斑驳一地淡雅、粲然。老杨告诉我,他的兰花品种众多,有四季兰、墨兰、寒兰、剑兰、石斛兰等十几种名优珍贵品种,销路很广。仅最近一次便销往北京1.6万多株,收入20多万元。哗,好厉害!50多岁的老杨很有经济头脑,前几年,他从山上挖来兰花试种,成功后便果断在村里租地扩种。目前,他的兰花已发展到2万多盆30余万株,成为容县种兰致富第一人。先富起来的老杨没忘拉村里人一把,他在兰苑旁边建起兰花知识宣传橱窗,还实地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很快培养出100多名识兰、爱兰、养兰的积极分子,使460户农民成为专业兰农。从老杨的介绍中我了解到,村里建起了100多亩的兰花基地,村民们还在房前屋后空地或自家楼面种植兰花,每年可向市场供应1000余万株的兰花,不仅畅销昆明、武汉、上海、北京、台湾等地,而且远销东盟各国。去年全村销售兰花收入达1500多万元,专业兰农户均收入3.26万元。
站在兰花知识宣传橱窗前,看着一幅幅咏兰的诗画,老杨告诉我,兰花历来被人们视为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借用兰花高洁的形象,县政府已经把祖立村的“兰花基地”作为全县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像兰花一样具有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立党为公,无私奉献,廉政为民,关注民生。
责任编辑 李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