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生均拨款是一个重要的经费分配指标,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和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
现行生均拨款制度存在的问题
生均拨款制度不够合理。现行生均拨款制度下,高校所得财政拨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计划内招生人数的多少。虽然考虑了不同层次学校和学科之间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太小,缺乏有效分类和合理差异,无法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办学成本,使拨款数额很难与高校的实际需要相一致。
导致招生规模盲目扩大和债务增加。根据现行的生均拨款制度,高校所获拨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招生人数,从而助长高校招生规模的盲目扩张。由于相关配套拨款没有与招生规模挂钩,使高校出现教学和生活设施等资源紧张的局面,为应对这一局面,再加上某些高校领导存在借款由财政最终买单心理的影响,导致高校债务较多。
没有体现市场的作用。一是拨款以高校招生规模而非高校实际成本为主要依据,高等学校盲目扩张,既不利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也不利于高校自主办学。二是拨款机关全是政府机构,拨款的整个操作程序都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在政府直接运作模式下,拨款决策缺乏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拨款金额往往取...
高校生均拨款是一个重要的经费分配指标,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和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
现行生均拨款制度存在的问题
生均拨款制度不够合理。现行生均拨款制度下,高校所得财政拨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计划内招生人数的多少。虽然考虑了不同层次学校和学科之间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太小,缺乏有效分类和合理差异,无法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办学成本,使拨款数额很难与高校的实际需要相一致。
导致招生规模盲目扩大和债务增加。根据现行的生均拨款制度,高校所获拨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招生人数,从而助长高校招生规模的盲目扩张。由于相关配套拨款没有与招生规模挂钩,使高校出现教学和生活设施等资源紧张的局面,为应对这一局面,再加上某些高校领导存在借款由财政最终买单心理的影响,导致高校债务较多。
没有体现市场的作用。一是拨款以高校招生规模而非高校实际成本为主要依据,高等学校盲目扩张,既不利于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也不利于高校自主办学。二是拨款机关全是政府机构,拨款的整个操作程序都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在政府直接运作模式下,拨款决策缺乏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拨款金额往往取决于供给能力,而且预算执行也缺乏法律意义的约束,使得拨款成为政府的“单方行为”。
尚未建立起绩效激励机制。目前的生均拨款制度是一种投入导向的拨款机制,虽然政府的相关文件中强调绩效,但还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绩效激励机制的缺失不利于调动高校的办学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不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终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离退休经费不应包含在生均定额拨款中。从我国目前的拨款模式看,基本支出以生均拨款定额为基础,还包括离退休等政策性经费。单位离退休经费的多少主要与学校的历史等有关,与现有学生人数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将离退休经费与学生人数挂钩是不合理的。
完善生均拨款制度的对策
随着我国对高校生均拨款数额的提高,建议将生均拨款分为基本拨款和绩效拨款,将80%列为基本拨款,20%列为绩效拨款。
(一)基本拨款。基本拨款以高校学生人数为基础,按目前的办法进行分配,保证高校的基本经费需要,走渐进式的改革路径以减少改革的阻力。与此同时,要对现行的办法进行完善,在准确测算各学科办学成本的基础上确定各学科的类别系数,使生均拨款与实际需要相一致。
(二)绩效拨款。为适应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有必要从资源配置的源头抓起,对高校实行绩效拨款,将有助于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管理水平。
1.建立绩效评价指标。根据重要性、相关性、可比性、经济性等原则,建立绩效评价指标。由于本科院校(不含应用性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含应用性本科院校)的职能不同,建议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采用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本科院校的绩效评价主要考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方面;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主要考虑其人才培养绩效。以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为例,可设计如表1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绩效评价指标:
2.绩效拨款。绩效拨款的确定分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绩效系数
以每个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人均得分与全国(全省)平均得分的差距作为绩效系数,每个高校科学研究人均得分以每个高校教职工人数为分母,以每个高校科研得分为分子计算;在具体计算时,分别以中央高校、省属高校作为参照。

某高职院校(含应用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绩效系数(A1)

某本科院校(不含应用性本科院校)绩效系数(A2)
其中,A21代表某本科院校(不含应用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绩效系数,A21代表某个本科院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绩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之所以给人才培养以较高的权重,是因为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
(2)计算各高校所得的绩效拨款
其中:
A1是某高职院校的绩效系数
B是根据规定计算得出的各高职院校标准学生数
C1是生均绩效拨款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A2是某本科院校的绩效系数
B2是根据规定计算得出的各本科院校标准学生数
C2是生均绩效拨款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与此同时,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一是建设高校基本信息系统。收集评估所需要的教学、科研信息,为绩效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推进管办评分离,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以保证评估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三是剥离离退休经费。建议将离退休经费作为专项支出予以安排。
【本文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江苏省省属高校生均拨款制度改革研究(2013ZDAXM009)的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