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我国油气领域成本较高。在油气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降成本成为促进油气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2016年,我国油气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1—11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14%,对外依存度已达65.3%,比2015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增长21.6%,进口依存度达到34.9%,比2015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降低油气领域成本需从全产业链入手,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油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国际油气领域降成本的主要进展
面对国际低油价,国际大型能源公司在降低资本开支的同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以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效率保障收益。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5—2016年间,全球油气上游开支削减了3000多亿美元,约2/3来自成本降低。目前,国际能源巨头重点在以下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一是无人机勘察,可减少九成人工成本。如法国道达尔公司用无人机执行油田钻井详细检查任务,原本需要12人分7次、每次花两个星期才能完成的任务,用无人机只需两天就能完成,成本仅相当于人工检查的1/10。
二是流程标准化,大幅降低赢亏平衡点。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旗下的北海约翰·...
当前,我国油气领域成本较高。在油气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降成本成为促进油气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2016年,我国油气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1—11月,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14%,对外依存度已达65.3%,比2015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增长21.6%,进口依存度达到34.9%,比2015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降低油气领域成本需从全产业链入手,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油气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国际油气领域降成本的主要进展
面对国际低油价,国际大型能源公司在降低资本开支的同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以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效率保障收益。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5—2016年间,全球油气上游开支削减了3000多亿美元,约2/3来自成本降低。目前,国际能源巨头重点在以下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一是无人机勘察,可减少九成人工成本。如法国道达尔公司用无人机执行油田钻井详细检查任务,原本需要12人分7次、每次花两个星期才能完成的任务,用无人机只需两天就能完成,成本仅相当于人工检查的1/10。
二是流程标准化,大幅降低赢亏平衡点。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旗下的北海约翰·斯维德鲁普巨型油田开发工作,采用高效创新设计,使油田一期开发成本降至122亿美元,比2015年初的预估值降低了1/5。公司制定了钻井开发“模板”,根据科学的标准化流程开发油田的前八口钻井,将整体钻井时间缩短了50多天。
三是自适应管道,大幅降低深水钻井项目成本。如壳牌开发了新型管道,将墨西哥湾深水井开采出来的油气运送到陆地进行处理。这种新型管道能随着海水和浮动钻井平台的移动而适应弯曲,支持极深水下钻井作业。
四是大数据管理,精确降低材料富余量。如壳牌、埃克森美孚和挪威国家石油等巨头用计算机软件来加强数据管理,有效减少建筑材料订单并节约成本。据了解,油气企业建筑材料采购过量会造成巨额浪费,已购多余建材只能以极低价格甩卖,有的建材甚至被掩埋处理。以往标准是采购材料超过所需量的3%—5%,而油气项目总造价均在数十亿美元左右。通过加强大数据管理,可将富余建材比例降至0.2%,相当于少支出1亿美元。
我国油气领域降成本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油气领域全产业链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勘探开采环节,加大有效投资。改变现有大型油气企业区块登记制度,形成有约束力的退出和转让机制,盘活勘探资源。进一步放开石油进口准入,取消三大油气企业的进出口专营制度,赋予地方原油加工企业进口资质,允许具有一定资质的各类原油加工企业进口和使用原油。同时,完善油气资源贸易监督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对扰乱正常进出口秩序的企业暂停或取消其进口资质。拓展天然气资源进口渠道,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天然气进口。加大天然气管道、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推进天然气管网独立,按照“成本加成利润”的方式,确定管输价格。推进省级天然气管网改革,压缩中间环节,厘清配气服务价格,降低终端消费成本。加快推进成品油价格放开,保留政府对国际油价出现剧烈波动时采取必要措施的权利。同时,积极构建油气交易市场,形成现货形成价格、期货引导预期的油气市场体系,释放有效交易信息,引导供求行为,合理安排生产预期,避免受国际波动影响过大。
(二)深化国企改革。油气行业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领域,推进油气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是降成本的重要支撑。应进行“主辅分离、做强主业,产权明晰、完善配套”的改革。将大型油气企业的“三产多经”、油田服务等辅业剥离,由财务分离、业务独立逐步过渡到产权分离、完全独立。推进大型油气企业聚焦规模较大业务,将规模较小的油田、闲置的低品位资源和炼化企业划转给地方政府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管网、储气设施实现财务独立,逐步向产权独立过渡,向第三方无条件开放。

(三)降低制度性成本。一是剥离三大油企“企业办社会”职能,尽快向各地方政府移交“三供一业”,减轻油田企业负担。二是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油气企业税费负担。三是对大型油气企业因维持离退休员工正常生活的贷款支出给予一定的贴息或利息减免。同时,加强人员分流工作,采取员工自主、企业安排和政府安置等多种方式解决新近离退休员工生活问题。四是妥善处理天然气长贸合约。对于已签订的长贸合约,采取分步、分摊消化的方式,由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多个主体分担,企业承担主要份额。在非居民气价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消化长贸合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消化。同时,系统、科学地设计长贸合约条款,选择适宜的替代性能源作为价格参考,商定斜率和价格调整公式,合理约定价格调整周期,提升合约谈判能力。
(四)提升技术水平。一是进一步提升复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我国复杂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主要是在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方面。对于超低渗透和丰度低的油藏开发亟需加大研发力度。二是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和战略性新兴油气产业。包括甲醇产业链下游、乙烯下游、化工高端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环境工程等产业。三是加强与国际大型油气公司的合作。发挥国内企业在设备制造和工程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积极与国际大型油气公司在无人机勘探、新式管道等领域的合作,提升企业勘探开发复杂条件油气资源的技术水平,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成品油质量进一步提升。在当前地方炼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要严格把好油品质量关,提高成品油生产环保标准、污染排放标准,加强油品监测,杜绝调和油,推动地方炼厂提高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生产高品质成品油。
责任编辑 黄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