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1 作者:本刊记者|★刘慧娴★ 特约通讯员|★宋航 李峰 高怀智 冯昱★
[大]
[中]
[小]
摘要:
“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结束长征。1937年1月10日,中央机关迁驻延安。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牢记毛泽东主席的殷切嘱托,延安人民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奋力推进科学发展,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全力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奏响了嘹亮的发展新曲。
历史选择了延安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长征组歌(七)到吴起镇》
一张报纸决定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看似偶然,却又是历史的必然。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先后经过多次变化,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甘肃岷县以南哈达铺。在搜集到的旧《山西日报》《大公报》等报纸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看到了有关国民党军队“围...
“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共中央、红一方面军主力胜利结束长征。1937年1月10日,中央机关迁驻延安。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牢记毛泽东主席的殷切嘱托,延安人民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奋力推进科学发展,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全力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奏响了嘹亮的发展新曲。
历史选择了延安
锣鼓响,秧歌起。黄河唱,长城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南北兄弟手携手,扩大前进根据地。 ——《长征组歌(七)到吴起镇》
一张报纸决定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看似偶然,却又是历史的必然。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先后经过多次变化,1935年9月,中央红军到达甘肃岷县以南哈达铺。在搜集到的旧《山西日报》《大公报》等报纸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看到了有关国民党军队“围剿”陕北刘志丹红军和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的消息。大家都极为兴奋,一致提出“到陕北去,与刘志丹的红军会合”。9月27日,中共中央在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把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进驻吴起镇,当战士们看到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顿时欢呼“到家了”。时任红一方面军总供给部部长的林伯渠不禁赋诗一首:“一年胜利达吴起,陕北风光慰所思。大好河山耐实践,不倦鞍马证心期。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诗。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关坦荡已无歧。”
吴起人民也衷心拥护中央红军。虽然生活困难,但为了迎接中央,支援红军,在当地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吴起人民筹粮食,做军鞋,缝制棉衣,救护伤员。在张湾子村张廷杰家,张廷杰的妻子用中秋节节省下的羊肉为毛泽东做了一顿香喷喷的羊肉臊子剁荞面,主席一连吃了三大碗。饭后,他擦了擦额头的汗风趣地说:“长征一年喽,这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吴起是个好地方呦!”
在吴起镇,中央红军进行了长征中的最后一战——“切尾巴”战役。中央红军进驻吴起后,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三师、第六师和马鸿宾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尾追而来,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研究了敌情,要求打退追兵,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10月20日晨,红军主力分别进入阵地布防,一纵队埋伏在三道川及二道川与头道川的大茆梁上,在敌人左侧;二纵队埋伏在头道川与乱石头川之间的上梁山,在敌人右侧;三纵队埋伏在洛河东侧吴起镇的燕窝梁上,在敌人正面。21日凌晨4点半,毛泽东在洛河以西的平台山(今胜利山)上一棵杜梨树下的“临时指挥所”召集部分干部进行战前动员,反复强调打好这一仗的意义。会后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现在休息休息,枪声响得激烈时不要叫我,到打冷枪的时候再叫醒我。”随后酣然入睡。7点战斗打响。先是马鸿宾的第三十五师骑兵团耀武扬威地走来,当其进入红军的埋伏圈时,彭德怀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顷刻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火光闪闪,打得国民党军晕头转向,纷纷落马溃逃。随后东北军白凤翔的骑兵先遣团赶来,又迅即被打乱,掉头逃命。红军立即乘胜追击,利用土岗深沟,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与此同时,国民党军另外三个骑兵团也被击溃。9点战斗胜利结束。此战共毙伤俘国民党军骑兵1600余人,缴获山炮、迫击炮、轻重机枪数十门(挺),缴获战马1600多匹,还有各种枪支、弹药、马刀、炊具、食品和电台等。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兴奋地提笔挥毫,作《六言诗·赠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则谦虚地将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切尾巴”战役创造了世界作战史上步兵追骑兵的奇迹,使蒋介石“围剿”中央红军的计划彻底破产。
10月25日,在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总结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193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离开吴起镇,前往甘泉下寺湾,11月7日,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1936年6月21日迁往保安县城(今志丹县),1937年1月10日又迁驻延安,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培养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铸就辉煌
曾经的延安同“中国革命”一起被书写在历史的宏篇巨著中,如今的延安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再铸辉煌。
——调结构促转型
延安市财政局副局长冯奇海说:“延安以石油工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延安属于典型的‘油财政’,石油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在70%以上。近年来随着石油行业量价齐跌,延安的经济财政形势不容乐观,为此,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多项调结构、促转型的决策部署。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全力推进‘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型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下大力气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
2015年以来,延安财政加大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争取力度,通过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的预算调剂,安排支持生产发展资金14.5亿元、重点项目建设资金54.9亿元。为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2016年,财政注入资本金1.36亿元,将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能力由2015年的8.45亿元提高到15.25亿元,可为企业增加担保贷款6.8亿元。同时,将目前的担保贷款使用期限由1年延长到3年内,2016年已为36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88亿元。财政安排资金3000万元,放大10倍,分别与建设银行、长安银行合作开展“助保贷”和“互助贷”业务,可向企业贷款3亿元。安排创业担保贷款补充基金1000万元,贴息周转资金5340万元,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更好开展。落实资金300万元,支持洛川美域高、方佳电子等民营企业做好上市融资工作。筹措资金10亿元,设立产业发展母基金,支持结构调整、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加快实施。
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延安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冯奇海介绍,“十二五”期间,延安市财政以改善和提升旅游景区环境建设为重点,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0.72亿元;以健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旅游规划编制、景区设施维护、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6086万元;设立了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以支持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宣传促销等活动的开展。在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记者看到以延安老城为摹本的一期项目“金延安”正在抓紧建设中,钟鼓楼、老邮局、老教堂、老新华书店等老延安城主要建筑已经复原完成。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是陕西旅游集团与延安市政府的战略合作项目,面积14平方公里,投资100亿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演绎延安红色革命文化和黄土民俗文化,打造金延安、摇篮河谷、儿童长征主题体验园、陕北民俗风情园、都市文化生活区五大功能板块,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和开发区机制体制,建成后将形成大陕北旅游中心区、文化产业聚集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为代表的老延安红色圣城。
延安是世界苹果最佳产区和反季节蔬菜优生区,黄土高原优秀杂粮传统产品区,所产苹果、红枣、核桃、羊肉、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拥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把延安建设成为引领黄土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的定位,市财政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500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现代养殖场建设、农业科研、设立农业产业基金等。“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7个,建成40个,带动农民13.9万人,实现总产值19.6亿元,园区农民人均收入普遍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45.7万亩,产量273.5万吨;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25.2万亩,较2010年增长37.7%;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98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549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155人,农业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495家,创建省级示范农场90家、市级示范农场249家。在志丹县白草台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白草台村村支书村里的棚栽带头人任美雄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共有温室大棚140座,弓棚430多个,温室大棚棚均年收入能达到4万元,弓棚棚均年收入550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2200多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1.24万元。志丹县财政局副局长胡文周介绍,由于基地建设投资较大,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县财政对每座日光温室(50m)补助3万元;每个弓棚(50m)补助4500元;水、电、路由政府统筹部门项目统一集中配套;还聘请了2名技术员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
——争做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先锋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安调研,提出了希望延安能够在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中作出表率的殷切期望。为了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延安建立健全了精准扶贫领导、资金投入、动态管理、行业部门联动、督查考核五大工作机制,实施搬迁扶贫、产业扶贫、能力扶贫、整村推进扶贫、救助兜底扶贫和驻村联户扶贫六大扶贫举措,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0.75亿元,是2014年度的1.6倍。同时,大胆创新扶贫工作机制,能力扶贫中建立了整合项目资源,集中安排培训,多方服务就业的工作机制;产业扶贫中大力推广“合作社(企业)+贫困户”、金融扶贫、生态旅游、支部引领能人带动、文化产业扶贫、互助资金、产业托管等十大扶贫模式;教育扶贫中全面推行“多口进、一口出”工作机制,及时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全面资助等。
志丹县金丁镇以胡新庄村为中心建设新社区,将住在偏远村、拐沟村的贫困户和农户全部搬迁进来集中居住。村民胡新斌的新房有120平米,水、电、气等设施一应俱全。搬得出还要留得住,志丹县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分类实施“兴果、扩菜、强畜、精粮”,全力开拓一户一业或一户多业的“造血”路径。胡新斌说:“政府给免费建蔬菜大棚,每年只交5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种黄瓜可以从11月份卖到来年的8月份,一年下来1个棚能赚3—5万元,我种了5个棚,就是15—20万元,这穷日子变成了好光景”。“十二五”以来,全市累计搬迁16.95万户、59.3万人,贫困户产业扶持覆盖率达到了100%,苹果、棚栽、草畜三大主导产业成为贫困户收入主要渠道,产业收入占到全市贫困户总收入的70%以上,53%的户当年实现脱贫。
千名领导干部包村扶贫,全市2/3的行政村得到帮扶。冯奇海负责包扶宝塔区李渠镇张庄村,通过积极协调市区两级农业产业部门,他帮助全村新建蔬菜大棚16座,整修撂荒山地300亩,并全部栽种了果树,签订了承包协议,配套新修高标准生产道路13公里,全力促进林果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养殖22户,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经过几年的努力,彻底扭转了张庄村致富无业的局面,大大增强了村民的致富决心和信心。贫困户任延怀告诉记者:“没有财政局领导干部的包扶,就没有张庄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今天,感谢共产党。”
“十二五”以来,延安累计实现33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8.97%下降到6.4%,吴起、志丹、黄龙三县实现整体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094元,比2010年末提高了1747元,增长了2.3倍,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幸福生活比蜜甜
吴起县的家庭困难学生再不用愁交不起学费了。家住铁边城镇南庄畔村的村民慕生权说:“以前为孩子上学的事情真是愁煞人,一年下来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够娃娃们上学的开支,还得向亲戚们借。现在好了,娃娃们上学不用家里掏钱,而且还有补助,我们的负担减轻了许多。”2010年,吴起县在西部率先实现12年免费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将免费教育政策向学前阶段延伸,率先在全国实现15年免费教育,并建立奖优助困、寄宿生补贴等长效助学机制。吴起县财政局党委书记冯勇说,“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24.4亿元,实施15年免费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并完成了城关小学和职教中心置换,新建改造了7所幼儿园,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教育强县”和“全省双高双普县”称号。
冯奇海介绍,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延安市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此,财政将投入1938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实施了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34所;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辐射城乡所有公、民办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了中小学全覆盖。
不仅是教育,在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各个方面,延安人民都体会到了幸福感,提升了获得感。“十二五”时期,延安累计实现民生投入1117.1亿元,是“十一五”的2.3倍。率先在全省实现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组建了延安医疗集团,完成了对4家医院的托管;保障房建设走在全省前列,8.48万户住房困难群众入住新居;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延安过大年”被评为全国群众文化活动“群星奖”,一批民间艺术家将陕北文化推向全国,等等。
烟尘已昨日,风流看今朝。“十三五”时期是延安实现率先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更是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冯奇海说:“财政部门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进一步发挥财政在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中的作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红色圣地的再次腾飞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