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这是陆定一同志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至信丰打胜第一仗,突破长征路上敌人第一道封锁线后写下的诗词。80年后的今天,具有光荣传统的信丰人民在新的长征路上,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坚持加快经济发展,稳定财政增长不动摇,着力打好培植财源攻坚战。
多轮驱动 优化财源结构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主攻工业促发展,是信丰县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的财源发展新思路。一是转型驱动培财源。着眼全县现有企业,加快其技术改造、促进其转型升级,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三年主攻工业推进计划,要求全县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渐成型配套,重点围绕“3+2”主导产业(电子信息、食品制药、新型建材三个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和电源动力、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兴产业),精准帮扶50家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方面加快转变。二是项目驱动增财源。通过实施大项目拉动大发展的战略,培植新兴财源与后续财源。从2014年开始,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年”“争资争项突破年”系列活动,推进重大实体性产业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工建设项目81个,上半年工业固投达49亿元,同比增长33%;签约招商引资重大项目22个,签约资金47亿元,为全县财政发展增添巨大后劲。三是招商驱动引财源。针对革命老区经济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信丰县始终将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组织招商引资小分队南下北上,对接长珠闽等沿海发达地区,并着力通过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入“短平快”的优势财源。如依托现有外商企业,通过业务合作、关联交易、委托加工等形式,引导外商企业转变组织机构,在信丰县设立总部经济。目前,全县已成功引进14家总部经济在信丰落户,使县财政增加税收2500万元。
激励引导 用好财税政策
一方面,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不必要的经费开支,筹措财源发展配套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手段,引导企业打基础、谋长远、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必要的奖励补助对企业实施激励引导、对困难企业进行精准帮扶,通过优化财源建设发展环境,打造投资兴业的“洼地”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高地”。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财政部门将企业技改、基本建设、科技、支农等方面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财政支出除民生保障外,已连续多年大幅向工业倾斜,近3年全县工业支出达到11亿元,着重解决了园区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配套建设等资金链问题。在全县实施“一家企业、一名县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一对一精准施策、精准服务。为了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先后设立了产业发展引导、外贸出口发展、工业企业转贷等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升级、技术改造、新三板及主板挂牌、申报入规模、外贸出口、开放型经济等。为了加大政策执行和兑现力度,规范涉企收费,专门开展了“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推进减税降费,及时落实营改增等税制改革,根据中央、省关于取消、停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政策要求,2016年,全县预计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约6亿元。
要素保障 破解融资瓶颈难题
信丰财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和财税杠杆调节作用,着力破解困扰企业发展的资金、土地、审批等瓶颈问题。近几年,在增收放缓、各类民生支出猛增的形势下,千方百计筹措配套保证金3800多万元,通过“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等融资模式,撬动信贷资金9.7亿元;并设立5000万元的工业企业转贷资金,帮助13户企业提供22次搭桥,化解了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除了稳定各类信贷通、工业转贷等现有政策外,还通过专项补助、财政性资金存款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金融产品,提高信贷投放量。着力改革财政投融资方式,先后组建信丰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设立22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引导基金和33亿元的江银信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扶持产业发展。并出台鼓励和支持企业面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从2015年上半年至今全县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体化、项目化,对总投资概算约10.8亿元的工业园区配套项目打包采用PPP方式进行实施。为破解土地瓶颈,县财政积极参与“腾笼换鸟”盘活园区土地资源工作,通过合理的财政补偿,全力推进征地搬迁工作。同时,废除各项不合理收费项目,进一步承接好上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改革和“先照后证”“一照一码”改革,加强“三单一网”建设,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统筹管理 夯实财源征管基础
加强财政收入预期分析,推动财政收入精细化管理,确保财政收入依法征管、均衡入库,努力实现财政收入重质量、增数量,可持续地增长。一是完善财税协同工作机制,将已实现的税源、财源应收尽收。建立健全财税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税源分析调度,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机制,依托综合治税信息平台,联合共享房管、国土、建设、发改等政府部门的涉税信息,完善政府领导、财税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综合治税格局,堵塞跑冒滴漏。二是积极挖潜增收。着力扭转重点、支柱税源、财源下滑趋势,在新增税源、稀土废料、钨钼以及部分总部经济企业方面实现增收。做好营改增税收管理和挖潜增收,全面开展税源调查,重点对房地产企业库存情况进行清理核实,联合管控。2015年县地税部门对“两业”税收清理的税款达到5000多万元,县国税部门大力实施“以票控税”,全面加强行业税收管理,实现税款入库4280万元。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