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海南省财政厅积极推进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顺利开展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得到财政部及外省市同行的肯定和好评。
基本情况
自2015年以来,海南省财政厅先后三次组织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
2015年2月,以海南省文体厅为对象,采取部门汇总取数、集中调整抵销的方式,探索编制了权责发生制政府部门财务报表,内容包括研究确定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项目、编制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对照表、厘清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调整的事项和需要抵销的内部交易事项等,为财政部制定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提供参考。
2016年1月,《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等3项制度出台后,省财政厅按照最新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再次选择海南省文体厅,采取基层单位逐级编报方式,编制了2015年度政府部门财务报告。
2016年3月,在财政部部署2015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之前,海南省财政厅按照操作指南要求,采取基层单位逐级编报方式,在全国率先启动省本级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并要求每...

近年来,海南省财政厅积极推进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顺利开展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得到财政部及外省市同行的肯定和好评。
基本情况
自2015年以来,海南省财政厅先后三次组织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
2015年2月,以海南省文体厅为对象,采取部门汇总取数、集中调整抵销的方式,探索编制了权责发生制政府部门财务报表,内容包括研究确定权责发生制财务报表项目、编制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对照表、厘清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需要调整的事项和需要抵销的内部交易事项等,为财政部制定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提供参考。
2016年1月,《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等3项制度出台后,省财政厅按照最新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再次选择海南省文体厅,采取基层单位逐级编报方式,编制了2015年度政府部门财务报告。
2016年3月,在财政部部署2015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之前,海南省财政厅按照操作指南要求,采取基层单位逐级编报方式,在全国率先启动省本级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并要求每个市县至少选取一个部门进行试编,为2017年正式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省财政厅高度重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成立由分管厅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编报范围、内容、工作步骤,对编制工作提出有关要求;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试编业务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试编工作,研究解决试编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明确职责分工,将编审具体工作落实到试编小组成员或主管会计,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二)广泛开展动员,提高思想认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试编省文体厅部门财务报告时,分管厅领导亲自组织召开试编小组座谈会,强调试编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小组成员的思想认识。试编省本级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时,在省本级预算部门和市县支付局试编工作动员布置会上,分管厅领导发表动员讲话,阐述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的深远意义,增强相关人员对试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有关方面对试编工作的支持。
(三)强化业务培训,持续跟进辅导。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技术性和政策性都很强,对会计人员要求较高。为此,厅里专门召开培训会议,对财政会计和部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培训,详细讲解数据提取、科目调整、合并抵销等编制流程。试编期间,省财政国库支付局抽调业务骨干巡回到省本级和市县各会计站进行现场指导,面对面解答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按时完成试编工作,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四)利用系统优势,提高编报效率。部门财务报告要从基层单位开始逐级编报,涉及数据调整、合并、抵销和分析,编报过程长,计算繁琐,耗时费力。在没有统一编报软件的情况下,财政厅利用省内开发的GFMIS报表系统,设置了自动从账簿取数的部门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既能对既定科目进行调整,还能根据基层单位填报的内部事项进行抵销和汇总,提高了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编报效率。
(五)发挥团队力量,加强数据审核。为保证部门财务报告编制质量,省财政厅成立了由业务指导人员和会计骨干组成的试编工作团队,对编制完成的部门财务报告数据进行集中审核,制定审核方案,明确审核方式和审核内容。一是审核报表的完整性,主要检查部门财务报告是否完整,有关要素是否齐全。二是审核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主要审核表中数据是否准确,表间对应数据是否一致,基层单位附注明细表所列内部事项是否抵销等,确保部门财务报告数据的完整、准确。
(六)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改进方法。试编政府部门财务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供借鉴。海南省凭借财政财务大集中管理的优势,结合单位财务管理实际,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一是在组织开展的三次试编工作中,根据工作实际,分别尝试了部门汇总取数编报和基层单位逐级编报两种方式编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为全面开展试点工作理清了思路、探明了路子。二是在试编范围的确定上,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结合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先选择下属单位数量适中、涵盖会计制度多、经费来源渠道广、支出结构复杂的省文体厅试编,积累经验后再对纳入集中核算的省直部门和财务管理基础较好的市县部门进行试编,2017年将在所有政府部门全面推开。
工作体会及建议
(一)海南具有开展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的管理优势。历经十余年的探索,海南建成一体化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会计人员集中管理、会计业务集中办理和银行账户集中监管,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核算系统、统一设置账套、统一设置会计科目、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单证账表要求。这使海南在开展诸如人员组织、业务培训、数据汇总等试编具体工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海南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三次开展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在全国率先启动省本级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的组织保障。
(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对于规范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提高政府部门财务绩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三次政府部门财务报告试编工作,切实感受到财务报告对于政府部门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绩效等方面有巨大促进作用:财务报告需要对部门内和部门间的收入费用、往来等事项进行对账和抵销,有利于推动部门规范账务处理,加强收支和往来对账;财务报告要求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有利于促使部门定期开展资产清查核实,确保账实相符;部门财务报告要求进行可量化的财务分析和信息公开,使得横向之间和纵向之间的对比具有可行性,有利于敦促部门重视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部门资产负债管理质量和运转效率。
(三)财务报告改革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等3项制度印发后,还需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在试编中发现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不统一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管理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比性。相关制度没有统一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标准,致使各预算单位在计提折旧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同一类型的资产采用不同的折旧年限,影响了当期折旧费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建议尽快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标准,提高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尽快出台指导公共基础设施清查核实、价值评估和登记入账的有关规定,确保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状况,保证报告信息的真实性。
责任编辑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