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宁夏沙坡头旅游区1公里的迎水桥镇鸣沙村是一个移民新村,大多数村民是从偏远的海原县山区搬迁于此,贫困问题突出。村集体没有支柱产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实施以来,中卫市财政局驻村书记与村两委会多次进村入户调查摸底,针对扶贫存在问题,提出了旅游脱贫帮扶思路和对策。通过项目拉动、旅游带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鸣沙村打造成旅游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开展技能培训
鸣沙村举办了清真食品、群众餐饮礼仪、妇女刺绣培训,培养了一批懂礼仪、会烹饪、会特色刺绣的人才,为沙坡头旅游区游客到鸣沙村吃、住、玩增加了底气和优势。组织群众参加尊老爱幼、孝敬公婆、遵纪守法等传统文化培训,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市扶贫办联系职业技术学校到鸣沙村举办培训,提高了群众创业就业能力。通过培训,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强了抵御再返贫能力。累计培训清真烹饪、餐饮礼仪服务、电焊工、刺绣、机械等技能型人才220人,全村现有140人外出经商务工。
大力推进旅游增收
鸣沙村大力实施“旅游兴村”战略,利用靠近沙坡头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走出“三依两靠”脱贫之路,逐步成为离土脱贫的先锋。
“三依”——依靠旅游就业。鸣沙村因户施策,精准到人,组织妇女就近采摘枸杞,对无法长期外出务工的“4050”人员,协调港中旅公司实施旅游服务岗前培训,使村民分批上岗,月收入达2000元左右,解决了群众就业难的问题。依托旅游增收。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枸杞550亩、苹果50亩、庭院经果林60亩,引导农户发展集生态、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农家乐15家,引导销售穆斯林刺绣旅游手工艺术品,户均年收入达3000—10000元,人均增收1050元。依靠旅游致富。引导穆斯林群众组建驼队、花儿组合旅游专业合作社,融入沙坡头全域旅游产品开发,培育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占地64亩集手工作坊、商业街区、休闲为一体的穆斯林风情园项目。以穆斯林特色旅游为主攻点,深度挖掘特色村寨文化底蕴,吸引游客观光购物,实现旅游发展与群众增收共赢,增加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两靠”——靠支部班子领。发挥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的双带作用,小事带头解决,大事集体商量,实施环境整治,协调就业岗位,为旅游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靠社会力量。积极联系企业捐资13.5万元,打深水井一眼,解决了鸣沙村群众厕所用水和庭园经济用水。主动联系结对帮扶单位捐赠6万元,对困难群众进行慰问。
开展分类精准扶贫
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托底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
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抓住真实识别贫困、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三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五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鸣沙村共有151户移民群众,建档立卡20户,对长期居住在鸣沙村的群众,驻村书记和村干部入户摸底,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摸清收入支出情况,对症下药,通过技术培训、帮助贷款,帮助困难群众走出困境,确保扶贫精准。

确保扶贫措施精准。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鸣沙村穆斯林风情园特色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就近安排151户群众经商做生意,通过刺绣、精美食品、回汉文化,拓宽致富的门路。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利用人脉资源,争取各种帮扶资金上项目、惠民众。抓住鸣沙村距离沙坡头旅游区较近的区位优势,投资建设占地20亩的马路市场,每户都有摊位,出售旅游头巾、纱巾、硒沙瓜等商品,增加旅游收入。
确保扶贫建档精准。结合实际制作了《贫困户调查表》补充到《扶贫台账》中,增加了户口数和实际人口数、耕地林地资源普查、已享受的惠民政策、现阶段帮扶计划、种养殖和务工创收等内容。建档立卡中详细列明了帮扶责任人信息、贫困户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家庭收支计划、贫困户脱贫计划。按年确定帮扶成效,达到“三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冬季取暖;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安全。对精准扶贫户入户摸底登记,对家庭所有成员进行拍照,并将手填表格登录在册,电子表格录制上报上级部门。同时,制定了2016—2018年精准扶贫作战图,驻村第一书记、迎水桥镇包村干部、村委会干部每人包3—4家建档立卡户,制定了脱贫攻坚措施和办法,计划用三年时间帮助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