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小微信贷通’的150万元贷款,公司开通了环城公交线路,购买了10辆公交车,近日又新增了县城至埠头枫林村、垓上村的两条新路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永兴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
企业创新,万众创业,钱从哪里来?赣州市财政部门的办法是盘活唤醒沉睡的存量资金,发挥“杠杆”作用,撬动银行资金。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向银行存入7704万元保证金,由银行按保证金放大8倍向企业贷款。2013年来,撬动银行贷款14.35亿元,有1887户企业因此受益。
把“死钱”变“活钱”
2015年3月,赣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盘活市直部门(单位)财政存量资金的通知》,要求对各市直部门(单位)结余结转资金进行清理。
“当前我国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为主要特点的经济新常态,一方面财政收入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另一方面民生支出需求不断加大,盘活存量资金,更好发挥财政稳增长的作用,在收支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赣州市财政局局长陈水连分析说。
近年来,赣州市财政局采取多项举措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连续多年整合市本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用于精准扶贫、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保障性住...
“通过‘小微信贷通’的150万元贷款,公司开通了环城公交线路,购买了10辆公交车,近日又新增了县城至埠头枫林村、垓上村的两条新路线。”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永兴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
企业创新,万众创业,钱从哪里来?赣州市财政部门的办法是盘活唤醒沉睡的存量资金,发挥“杠杆”作用,撬动银行资金。通过盘活存量资金,向银行存入7704万元保证金,由银行按保证金放大8倍向企业贷款。2013年来,撬动银行贷款14.35亿元,有1887户企业因此受益。
把“死钱”变“活钱”
2015年3月,赣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盘活市直部门(单位)财政存量资金的通知》,要求对各市直部门(单位)结余结转资金进行清理。
“当前我国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为主要特点的经济新常态,一方面财政收入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另一方面民生支出需求不断加大,盘活存量资金,更好发挥财政稳增长的作用,在收支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赣州市财政局局长陈水连分析说。
近年来,赣州市财政局采取多项举措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连续多年整合市本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用于精准扶贫、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既惠民生又促发展的重点工作。2014年,赣州市财政从市本级财政历年结余结转资金中安排4.65亿元用于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严格控制新增暂付款,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对各类暂付款项的清理力度,截至2015年底盘活存量资金近200亿元。
存量资金的清理,必然会触碰部分部门的“奶酪”。清理工作刚开始时,一些部门的积极性不太高,有的部门结余结转规模高达几千万元,多年来“原封不动”,“趴在账上睡大觉”,现在要收回了,有的部门就有抵触情绪,不肯积极配合。
“困难是有的,但只要持之以恒,晓之以理,大部分部门都能扭转观念,积极配合清理工作”陈水连告诉记者,从存在普遍的思想顾虑到正确对待存量资金清理工作,赣州市财政局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据了解,为进一步引导和撬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信贷资金支持力度,赣州市财政局出台了《市本级政府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考核激励暂行办法》,建立政府性资金存放与金融机构对本市经济发展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此项办法的出台,不仅改变了以往用行政手段指挥银行放款的指令性方式,促进了财政干部廉政建设,还实现了银行由原来的惜贷到多贷的态度转变,体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放大作用。
抓住预算管理这个牛鼻子
“盘活存量资金,不仅仅是把一个部门未用完的资金转到另一个部门,一个项目的资金转到另一个项目,还是要抓住关键,将这些躺在账上‘呼呼大睡’的资金用细、用实、用活,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陈水连认为强化预算管理是盘活存量资金的关键。
2015年2月,赣州市财政局成立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组织指导等工作,有力有节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绩效目标上,2015年,赣州市财政局对各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部门项目支出的比例达到60%以上,市本级评价资金总量占财政专项支出的比例达到60%以上;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上,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同时,赣州市财政通过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减少项目支出结转、强化项目库管理等方式,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有效避免了资金等项目,提高了部门预算的准确率和到位率。
据悉,2014年,赣州市本级共有88个部门向财政局报送项目,入库666个,其中择优选择214个,择优率为41%。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增强了项目单位的绩效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多中选好,好中选优
睡着的钱,唤醒后怎么办,给谁用?赣州市财政局再次变招,将传统的“个个有份”变成“表现好才有份”。
2015年1月,赣州市政府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赣州市市本级专项资金试行竞争性分配改革的意见》,开始对财政专项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改革,在破解政府预算资金分配迷局和优化支出结构难题上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赣州市文联召开的“2015年赣州市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项目”会议上,来自各市直文艺家协会、各县(市、区)文联的同志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对全市参加角逐的文艺项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116个参加角逐“2015年赣州市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竞争性分配”的项目进行初评,为全市文艺精品创作评审工作会议做准备。这些项目都是经各责任科室形式审查、技术性初审等程序产生,参与200万元专项资金的竞争性分配。评审工作采取现场答辩方式进行,为加大评审现场公开透明力度,评审会邀请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巡视评审现场,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监督员现场监督,评审过程全程录像。
2015年起,赣州市财政局针对资金分配结果具有可选择性、不固定使用对象的财政专项资金,在分配环节引入竞争性机制,在明确扶持范围及预期绩效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招投标或专家评审等方法,在众多备选项目中选择最能实现资金绩效目标、使用效益最高或实施成本最低的项目开展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
陈水连说:“传统财政分配方式是‘撒胡椒面’,按需分配,各部门都有份;而竞争性分配把资金集中到少数有竞争力、资金使用效率高的项目上,强调‘以绩效为导向’,是对传统财政分配方式的根本性革命。”试点过程中,赣州市财政局优先将占支出比重大、问题多的建设、发展资金支出项目,纳入竞争性分配范畴。2015年,赣州市本级共选择了“稀土钨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奖励资金”、“企业技改扶持专项资金”等12项专项资金开展试点,以后再逐步扩大规模,并向县市推广。
通过这种“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竞争性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资金管理缺乏动力机制的问题,强化了资金使用的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同时,通过邀请专家参与评审和督查跟踪,提高了社会公众、专业人才在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的参与程度,促进了“阳光财政”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