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二五”以来,广西柳州市财政多措并举,预算统筹安排资金,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十二五”期间,柳州市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统筹财力预算安排各种企业发展资金20.38亿元,主要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创新、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
大力扶持重点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市财政在“十二五”期间年预算共安排各类技改项目资金5.84亿元,主要用于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一期、宝骏二期(含新能源汽车项目)、东风柳汽新基地项目建设及汽车类、非汽车类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出。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柳州市的重点产业(汽车)仍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1—10月,上汽通用五菱实现营业收入708.74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税收42.58亿元,同比增加13.62亿元,同比增长47.10%。
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从2014年起,柳州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
“十二五”以来,广西柳州市财政多措并举,预算统筹安排资金,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十二五”期间,柳州市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统筹财力预算安排各种企业发展资金20.38亿元,主要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创新、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
大力扶持重点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市财政在“十二五”期间年预算共安排各类技改项目资金5.84亿元,主要用于上汽通用五菱宝骏一期、宝骏二期(含新能源汽车项目)、东风柳汽新基地项目建设及汽车类、非汽车类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支出。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柳州市的重点产业(汽车)仍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1—10月,上汽通用五菱实现营业收入708.74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税收42.58亿元,同比增加13.62亿元,同比增长47.10%。
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从2014年起,柳州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该资金共支持企业项目54个、示范基地项目7个,主要用于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和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柳城县鼎铭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圣特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扶持下实现了较快发展,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
推进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市财政共安排1.68亿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创新、专业化或与大企业协作配套项目的补助和贷款贴息支出。另外,每年还预算安排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经费7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信用评级等非营利性服务。
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十二五”期间,市财政共安排5.4亿元作为工业园区发展资金,主要用于鹿寨经济开发区等自治区级重点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提升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促进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群优化经济结构,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转型升级的产业新基地,为“十三五”时期柳州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财政预算安排节能改造资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十二五”期间,市财政预算累计安排节能技术改造资金1.13亿元,主要用于工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截至2014年底,已实施各类节能项目110项,完成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71.1万吨、造纸产能2.4万吨、钢铁产能15万吨、钛合金产能2万吨,提前1年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柳州市的“十二五”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加快柳州“智造”步伐。“十二五”期间,市财政预算安排两化融合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1.29亿元,深入推进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重点支持机械、汽车行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信息化覆盖面,加快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创建“智慧城市”,推进中国电子信息柳州产业园、高新区科技园的实施建设,依托柳州制造业优势,积极引导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落实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自主权
制定财税政策,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财税职能,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遵循公平待遇、同等支持、注重实效原则,出台《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明确财税政策,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根据现行政策和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情况,提出“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2亿元财政资金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在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的发展”和“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保证金,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帮助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解决贷款困难”等财税政策37条。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扶持非公经济发展壮大。近年来,市财政逐步提高扶持产业发展各项资金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比重,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清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合理规定,以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建立“银政企”合作新模式。近年来,市财政预算安排中小企业扶持资金5650万元与金融机构合作,将经过专家评审、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企业推荐给合作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通过审贷程序后为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且贷款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贷款风险由财政部门和金融机构按35%:65%承担。通过这种模式,2014年共为70家中小企业办理银行贷款2.67亿元。从2012年至2015年9月1日,累计为157家企业办理贷款6.23亿元,切实为全市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
设立中小工业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有效缓解部分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为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市工信委会同市财政局草拟了《中小工业企业应急周转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应急周转资金首期拟由市财政专项资金出资,根据应急周转资金使用和企业需求情况,采取滚动支持、逐步增加的原则,逐步增加资金的规模,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当条件成熟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对参与的社会资本,在收入分配时给予适当倾斜。
(本文由柳州市财政局蒋晓静执笔)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