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是从高能耗、粗加工、科技含量低的生产发展模式向高科技、精加工、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而投资的增量及其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从投资结构的优化入手。目前,我国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严重制约了资金向其他领域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顺利进行。


目前投资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总体投资结构变动不合理。目前我国还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近年传统工业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随着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加,基础行业的投资快速增长,石油、煤炭、冶金、有色、化工、机械等行业的投资增幅很大。并且,第二产业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能耗的行业投资增长较快,而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增长相对较慢,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所有产业中,第三产业投资所占比重近年一直居于首位,主要是房地产、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所致。而房地产投资过多、结构失衡,不仅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使资本滞留房地产业不能顺利地向其他行业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另外,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业、电信业、铁路和航空运输业等投资的资本来源结构还主要是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由于受到种种限制所占比例还很少。第一产业的投资近年增幅较快,但其投资总额仍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是各产业的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总量增长。学术界把投资率是否过高的界限定在35—38%,而我国1998年以来的投资率都在35%以上,2003年投资率为47.4%,2010年投资率竟高达69.3%,说明投资率过高,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据统计分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2010年投资的贡献率达到79%,并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贡献率都超过了125%,说明经济发展主要是依赖投资增长。近两年我国正在逐渐改变过分依靠投资发展经济的策略,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是工业投资重型化、传统化特征依然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3—2012年我国工业投资总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从其内部投资结构来看,以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为代表的重化工业投资比重过大,在这期间,全国形成了3000多个钢铁行业在建项目、1000多个水泥行业在建项目,总投资超过9000亿元,以重型化、传统化为特点的投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这使得工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即重工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轻工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式经营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同时减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速度,增加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本。

四是房地产业投资过度。根据各省统计年鉴分析,我国房地产投资过度,但投资效益却不够理想,房地产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远低于批发零售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资金去向不明,并未完全用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上。并且投资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严重制约了资本向其他行业的流动。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投资结构优化对策
一是抑制房地产投资,实现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应从房地产投资的土地制度、金融支持制度、税收制度和市场监管制度等四方面入手,抑制房地产价格,改变房地产投资过度、占用过多资金对经济增长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加强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对于第一产业,应该在保障投资增速的基础上,增加其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另外,应该不断优化农业投资的内部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以达到发展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富裕农民和社会的目标。对于第二产业,技术进步可以从两个方面推动投资结构的演进,从需求方面看,技术进步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从供给方面看,技术进步直接推动着生产对象、生产方法和生产方式的创新,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而我国提倡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提升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比例,是第二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促进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问题,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对于第三产业,除了限制房地产投资外,应该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投资效率,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第三产业部门,不断提高社会资本投资于该产业的比重。
二是改进收入分配制度,促进投资结构优化。理论上投资结构应该与需求结构相适应,这就要求投资结构随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投资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支付能力的大小与收入分配结构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没有收入分配结构的合理化,就没有消费需求结构的合理化,也就不可能有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因此,投资结构的优化需要收入分配的合理化等其他因素的配合。当务之急应该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需求,促进投资结构优化。
三是改进区域投资结构。针对我国区域投资结构失衡问题,政策应该倾斜西部,引导资本加强对西部投资的比重。而在各区域投资结构方面,西部地区应该把铁路、公路、电厂等基础设施工程和环境保护项目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向,增加投资和完善产业投资结构;中部地区应该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加大本地区优势产业的投资,特别是农业产业、传统工业升级改造投资,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东部地区则可以发挥区域经济相对发达的优势,加快投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进一步把握好国际经济发展的机遇、提高自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实现外向型投资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