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2 作者:林健宸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大]
[中]
[小]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低碳化,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创新,这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握国际商务政治、法律、文化等环境,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对外投资企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较大幅度提高,从2007年的265.1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078.4亿美元。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存量已超6600亿美元。投资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采矿、批发和零售、制造等五大行业集中度超八成。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投资增长迅速。201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增长1.4%,中国却突破千亿美元,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列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二是覆盖国家地区广泛。2013年底,中国已在184个国家地区设立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6604.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1位。三是对欧洲投资下降,其他地区较快增长。2013年,中国对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投资分别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低碳化,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创新,这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握国际商务政治、法律、文化等环境,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对外投资企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较大幅度提高,从2007年的265.1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1078.4亿美元。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存量已超6600亿美元。投资涉及国民经济各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采矿、批发和零售、制造等五大行业集中度超八成。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投资增长迅速。201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上年增长1.4%,中国却突破千亿美元,增长22.8%,连续两年位列全球三大对外投资国。二是覆盖国家地区广泛。2013年底,中国已在184个国家地区设立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6604.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1位。三是对欧洲投资下降,其他地区较快增长。2013年,中国对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投资分别增长了132.7%、51.6%、33.9%、16.7%。四是并购领域多元。2013年,中国企业并购项目424个、交易金额529亿美元,涉及采矿、制造、房地产等16个行业。中海油148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100%股权项目,创迄今海外并购金额之最。五是地方企业对外投资稳步增长。2013年,地方企业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国的四成,广东、山东、北京位列前三。六是非国有企业占比扩大。2013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927.4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43.9%;有限责任公司占42.2%,股份有限公司占6.2%,股份合作企业占2.2%,私营企业等占5.5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主要包括法律、政治、管理等风险。
1.法律风险常见的法律风险有招投标、合同订立与履行的合同风险,产品及环境侵权责任风险,动产和不动产、知识产权相关财产权风险等。一是不了解当地对外国投资者的法律规定。例如是否允许境外公司持股100%,是否允许董事、经理由有外国国籍或居住资格的居民来担任等。又如某企业到俄罗斯开设商场,但必须有当地居民持股,待商场盈利后,合作伙伴就占为己有,造成难以追诉股权。二是不了解对项目、股权出让人的限制性规定。某企业到当地买了一个采矿权,发现在取水方面有限制,付出了较大代价。三是不了解不同州或省存在法律差异。中国企业对此不够重视,准备不足,导致投资被动直至损失。四是不了解当地政府的产业规划。前期判断这个产业前景不错,投资后发现产业规划已作调整,导致项目与当地产业政策相背离。
2.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在不同国家地区所遭遇的政治风险类型不尽相同。一是政府干预。外国在美国投资仅需常规审批,如引起利益集团关注,可能会对其进行安全审查。一旦进入安全审查程序,往往意味着出现政治反应,很容易被政治化、遭到否决。如华为并购失败案。2010年,华为以200万美元并购美国三叶公司特定资产,涉及云计算(CloudComputing)领域核心专利技术。由于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估计不足,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构成国家安全威胁为由,要求华为剥离全部科技资产,华为被迫宣布弃购。二是民族主义。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往往追求经济效益,不够注重建立本土化公共关系,较少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难以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区域,易引起“排华”罢工等,一旦发生、企业损失惨重。三是政策变动。东道国政策、法规不连续,给中国企业境外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如泰国政局动荡导致中泰“高铁换大米”计划流产。四是地缘政治。任何国家的企业对外投资都带有本国某些战略意图。石油资源已成为地缘政治争控对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本属商业化行为,但备受政治质疑困扰。在社会动荡的利比亚等国,中资企业面临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风险。
3.管理风险一是效率。中国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存有缺陷,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效率与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国外竞争。二是跨文化。东道国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与态度等方面会给企业对外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影响。对外投资企业如不重视多元文化的差异,将会增大投资风险。三是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日益承受社会责任压力,但多为不带强制约束的指南,如联合国倡导的企业经营应有利于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OECD提出的《跨国公司指南》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最大。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对当地的经营环境了解不够,往往会遇到社会责任的困扰。比如首钢秘鲁公司,开始建厂就遇到罢工,还在收购价格偏低、投资承诺不兑现等方面受到指责、调查、罚款。另外,还存在如股东财产、财务、税务、汇率、融资等管理风险。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
1.法律风险一是完善国家对外投资相关法律体系,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障中国海外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咨询、聘用律师。对海外投资项目相关法律政策要咨询、聘请有实力的律师,必要时请当地律师出具调查报告,律师对相关合同、交易等把关。三是取得当地政府形成书面的批文和约定。具有政府书面约定,相对保障海外企业权益。与合作伙伴也要有详尽、可靠的书面约定,避免口头约定,严谨合同条款,防止发生经济纠纷。四是谨慎决策投资。要对项目及合作伙伴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避免片面和肤浅,提高决策水平。要综合评价投资收益预期、法律等风险,提出风险可控程度及应对措施,谨慎决策。
2.政治风险一是签订国际多边、双边或区域投资保护协定,保障海外投资安全。只有建立双边、多边保护协定,才能真正落实责任和权利。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一旦遭到政治风险,先由国内保险机构赔偿损失,再由保险机构依据双边协定,向东道国办理索赔。二是中国政府要规范约束海外投资企业行为,不断完善对外投资促进保护体系。企业要改进对外公关方式,与在野党及社会团体等保持接触。三是维护企业海外利益,降低政治风险。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减少特殊身份猜忌,支持企业海外依法维权。
3.管理风险一是完善对外投资策略,发挥香港平台作用。不盲目追求大规模投资项目,对特大项目联合欧美公司投标,既学习经验又缓解政治、经济风险。香港中介服务体系完善、熟悉国际市场法律及商务文化、国际网络广泛,在缓解海外企业投资风险方面发挥桥梁作用。二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政府通过政策、资金引导,立足技术创新,培育龙头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形成支柱产业,提高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熟悉海外投资环境。要仔细研究当地的政策、制度等环境,分析变化趋势。要充分了解所在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人文环境以及风俗习惯,避免有关冲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四是建立国家风险评级预警体系,加强风险分析师队伍建设,提高海外投资成功率。加强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控制财务、税务、融资等风险。
责任编辑 雷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