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2 作者:张苏安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
[大]
[中]
[小]
摘要:
近年来,宁夏财政以点面结合、稳步推进的方式,着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以开展政府债券项目绩效评价为切入点,由点延伸覆盖,纵向底、横向边,借助内外力量,以“伞型”模式,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五大转变”。在实施绩效评价中,财政注重普及绩效管理理念、传授绩效评价方法、及时纠正目标偏差。以编制2015年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为突破口,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建立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的长效机制,为加快建设具有宁夏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2013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政厅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2014年重点对2013年全区政府债券项目资金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一是体制机制问题。由于自治区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财政和部门、单位内部存在着职责不明确、工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全区绩效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二是制度建设问题。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部门、单位及市县缺乏硬性约束。同时,由于...
近年来,宁夏财政以点面结合、稳步推进的方式,着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以开展政府债券项目绩效评价为切入点,由点延伸覆盖,纵向底、横向边,借助内外力量,以“伞型”模式,推动预算绩效管理“五大转变”。在实施绩效评价中,财政注重普及绩效管理理念、传授绩效评价方法、及时纠正目标偏差。以编制2015年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为突破口,将绩效管理融入到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建立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的长效机制,为加快建设具有宁夏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2013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财政厅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2014年重点对2013年全区政府债券项目资金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一是体制机制问题。由于自治区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财政和部门、单位内部存在着职责不明确、工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全区绩效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二是制度建设问题。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部门、单位及市县缺乏硬性约束。同时,由于指标体系、专家库、中介机构库等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着部门、单位及市县财政有效推进绩效评价工作。三是绩效理念问题。绩效管理理念仍比较淡薄,部分部门、单位及市县财政仍没有将项目绩效目标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四是工作机制问题。自治区本级部门及市县财政部门存在着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工作人员兼职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支撑平台和强劲的推手。五是转变观念问题。“重分配、轻绩效”的观念仍存在于有资金分配权的部门、单位,“重绩效、用绩效”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普及,预算绩效文化建设需要加快推进。
针对上述问题,宁夏财政要加快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今后需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健全机制体制。今后要逐步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并逐步建立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绩效管理体制。
在绩效目标管理方面,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入手,以编制2015年自治区本级部门项目预算绩效目标为切入点,将预算编制和审查的重点由现在的收支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在部门预算中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一是以点带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自治区财政厅对2015年区直部门编制项目预算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要求部门所有项目都要编制绩效目标,对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绩效目标进行重点审查,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为目的,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二是突出重点,推进绩效与预算相结合。在编报绩效目标范围上突出以点扩面,2015年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包括项目绩效目标和部门绩效目标。项目按支出范围分为农业与农村类、工业与城市建设类、社会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四类。同时,将自治区民政厅、农牧厅、教育厅列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编报试点单位。主要以重大项目和部门为突破口,逐步向所有项目和部门延伸、覆盖,使部门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理念,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机结合。在编制项目绩效目标时力求科学精细,坚持“谁申请使用资金,谁编报绩效目标”的原则,要求各预算部门做到“三个结合”:与部门的职责范围相结合;与自治区社会发展规划,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相结合;与财政支持的重点及政策相结合。同时,要求各预算部门在目标设定上做到“三个必须”:绩效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科学可行,在一定期限内能够实现;重大项目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有专家签名;绩效标准必须细化、量化,以定量表述为主,便于考核。三是绩效目标审查注重社会监督。2015年部门项目绩效目标编报将与部门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财政抓住绩效目标管理的首要环节,强化绩效目标审核,对审核不合格的退回部门修改、完善,符合要求的才能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审核工作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专家主审——在重点审核阶段,聘请行业专家对5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进行绩效目标审查,并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参与,监督绩效目标审查过程和结果,力求客观公正;主体参与——在重点审查中,财政厅各部门预算处、区直预算部门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与绩效目标审核,现场学习并听取专家的审查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目标编制水平;广泛宣传——在重点审查过程中,广泛宣传预算绩效目标审查工作,重点宣传绩效目标编制水平、细化量化程度以及审查的政策、标准、措施等一系列好的做法。同时,对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相对滞后的部门予以曝光。
在绩效运行监控及重点评价方面,2014年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厅各部门预算处在转移支付资金中,对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心、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政府形象的重大民生项目,由各业务处自主选择5个项目、分管的预算部门选择5个项目,对运行情况实施监控。2015年,绩效目标基本覆盖所有对下转移支付项目。二是选择区本级安排的500万元及以上重大项目3个,委托1—2家中介机构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并向自治区政府报送绩效评价报告。同时,各市县(区)财政选择本级安排的重点项目3—5个,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并向本级政府、上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评价报告。三是选择10个区本级一级预算部门,由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对所属50%以上的下属单位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0%以上。四是各市县(区)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对下属单位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0%以上。五是选择2个部门(单位),开展部门(单位)支出管理综合评价试点;选择2个地级市开展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
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面,考虑自治区绩效评价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应以评价结果反馈、整改落实、表彰奖励等引导、鼓励为主。2015年,进一步扩大将结果作为预算编制重要依据的范围和规模,将结果向同级政府报告,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也作为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同时,将结果向同级人大报告,并探索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二)夯实基础工作。着力围绕完善两个体系、健全三个智库,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在制度体系建设上,出台一系列制度办法,建立健全涵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中介、专家、数据库和档案等管理办法。主要包括:研究起草《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及《绩效管理问责办法》。在此基础上,自治区财政将研究制定《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跟踪评价办法》、《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办法》、《中介机构参与区级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暂行办法》、《区级预算绩效评价专家管理暂行办法》等。同时,研究制订系统、规范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各市县(区)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及自治区政府印发的指导意见等,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在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上,完善绩效评价主体、方式方法及指标体系。一是完善绩效评价主体。强化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绩效评价主体功能,探索引入第三方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二是完善评价方式方法。推进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方法,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三是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对绩效指标的研究和设计,初步形成涵盖各类各项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细化、量化的绩效指标;收集和整理各类指标值,初步形成体现计划、行业、专业等方面特点的各类标准值;加强评价权重设置研究,合理设置权重分值。
在智库建设上,建立健全专家学者库、中介机构库和监督指导库三个智库。一是专家学者库。通过发布通知和公告、申请邀请、审核审查等程序和方式,建立自治区级涵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库,并实行科学分类,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分建共享。二是中介机构库。建立自治区、市两级符合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的社会中介机构库,加强对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行业咨询等机构在内的社会中介力量的引导和培训,强化管理和规范。三是监督指导库。接受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研究建立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参与的监督指导人员库。
在绩效信息系统建设上,加快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强化对现有预算绩效管理数据的整合,逐步实现预算绩效信息资源的共享。
责任编辑 韩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