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财政局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空间,把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理制、一次性告知制和责任追究制等服务举措贯穿到优化发展环境的各个环节,创建优质高效、宽松和谐的发展软环境,打造服务型财政机关,为永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服务经济发展。一是立足大局,服务镇街科学发展。镇域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永川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快慢,永川区财政局通过科学制定转移支付分配办法,逐年提高镇街最低财力保障水平等方式,大力支持镇街均衡发展;建立镇街行政事业性收费返还绿色通道,不断优化镇街项目补助流程,逐步加大对镇街公益设施建设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永川区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分管领导和科室(中心)定点联系镇街财政所制度,加强了对镇街财政所的服务与指导,促进了镇街财政管理能力的提高。二是超前服务,壮大经济发展引擎。新城建区和各工业园区是永川经济腾飞的引擎,永川区财政局着眼长远,科学制定了对新城区和各工业园区的财政扶持政策,切实支持新城区和各工业园区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前介入政府投资项目的评审工作,不断提高评审效率;积极支持新城区和各工业园区融资,帮助壮大发展实力,为推动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逐步建立应急资金储备池等措施,加强了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了政府的信誉。三是创新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近年来,永川区民营经济及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永川区财政局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风险补偿金,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和清理各项涉企收费,支持企业减负;通过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创业、支持科技人员以技创业、感召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广大农民转产创业、扶持下岗职工自强创业等方式支持创业就业;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科学分配,阳光操作,规范管理,千方百计壮大民营经济。
关注民生大计。2013年入秋以来,连日阴雨,但永川区临江镇普安村合平村民小组的几十个孩子,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地上学了,因为一条条人行便道连通了村民小组与村小学之间的道路。永川区朱沱镇四明村党支部书记梁汝奎说:“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让四明村搭上了致富快车。”仅2008年至2013年,永川区累计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39亿元,完成项目233个,其中为23个镇街185个自然村修建人行便道2551公里,泥结石路260公里,受益群众超过50万人。近年来,永川区财政局还积极开展“财政干部走基层活动”,组织职工入网格,进社区,到农村,访民情,问民意,为民生。从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手,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和办学条件改善,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断健全教育扶困助学体制建设;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就医难题,着力探索了医改财政购买永川模式;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工程,认真落实好各项就业补助资金,加大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的力度,荣获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工作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优化化政务环境。一是稳妥推进预算公开工作,推行“阳光预算”。严格执行“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程序,完善预算编制的民主决策机制,真正做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通过论证、听证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畅通民意传达渠道,提升财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行“阳光支付”。按照“规范操作、强化监督、分步实施”原则,扩大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业务范围,减少财政资金拨付环节。三是狠抓“阳光问政”平台建设,建立“阳光政务”。稳步推进财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深化财政行政审批。努力通过“阳光问政”平台让社会各界逐渐了解和参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促进财政管理透明化、规范化。四是主动优化政务环境,开展“阳光监督”。不断完善绩效监督指标体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纪委、监察的纪律监督。依法定期报告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促进政府公共权力的阳光运行。推进重点财政项目和工程建设公开招投标,完善预算执行信息披露制,充分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责任编辑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