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2 作者:王晓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大]
[中]
[小]
摘要: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但传承了互联网的思想,更加突破了传统金融领域,成为金融行业徐徐升起的新星。互联网金融覆盖了所有以网络为基础的金融活动,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网上保险、网上投融资、网上证券服务、互联网资讯及其他延伸服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互联网金融活动主要围绕在网上银行、网络第三方支付、保险产品网上销售、互联网小额信贷等。
一、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
1.互联网思想
互联网金融是资源共享、公平尊重、自由互信和人性化的业态形式,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同时面向上下游用户,从而形成信息交互、高效共享、优劣互补的客户体验,逐步接近互动式营销的开放平台。在信息较为对称的金融活动中,每个个体都可以充分享受相对平等的金融工具,获取金融服务。
2.移动支付
支付是金融服务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能,许多金融活动是由支付职能派生发展的。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支付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央银行的集中支付“长期互动”,提供金融服务的基本内容。
3.信息民主化
信息的生成与传播是互联网理念的核心,民主公开的社交网络孕育出相对完整的信息平台。关系型信贷和信息不透...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但传承了互联网的思想,更加突破了传统金融领域,成为金融行业徐徐升起的新星。互联网金融覆盖了所有以网络为基础的金融活动,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网上保险、网上投融资、网上证券服务、互联网资讯及其他延伸服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互联网金融活动主要围绕在网上银行、网络第三方支付、保险产品网上销售、互联网小额信贷等。
一、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
1.互联网思想
互联网金融是资源共享、公平尊重、自由互信和人性化的业态形式,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同时面向上下游用户,从而形成信息交互、高效共享、优劣互补的客户体验,逐步接近互动式营销的开放平台。在信息较为对称的金融活动中,每个个体都可以充分享受相对平等的金融工具,获取金融服务。
2.移动支付
支付是金融服务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能,许多金融活动是由支付职能派生发展的。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支付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央银行的集中支付“长期互动”,提供金融服务的基本内容。
3.信息民主化
信息的生成与传播是互联网理念的核心,民主公开的社交网络孕育出相对完整的信息平台。关系型信贷和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在这个社交网络的照耀下几近冰消瓦解。从一个企业来看,它是存在于集体当中独立的个体,其信息串连了上下游企业,正是网络的存在将一个个单独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4.资源配置
互联网金融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了从契约到给付至还款的简约路径,“短而精”的风格与传统商业银行和交易所等中介机构相较截然有异。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有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金融平台战略模式、基于传统金融服务的网络模式、基于新媒体的资讯金融模式。
首先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金融平台模式。据iResearch(2013)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8.1万亿,同比增长27.9%;网络媒体广告收入高达753.1亿元,同比增长46.8%。在网络购物方面,交易规模超过1.3万亿,同比增长66.2%。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广泛,从网络支付的基本业务中又衍生出债权、股权在线融资等服务。
其次是基于传统金融服务的网络模式。凭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低成本优势,传统金融服务机构通过网络化模式,节省时间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的让渡价值,节约自身的运营成本,创新金融服务。
第三是基于新媒体的资讯金融模式。作为超级信息平台的新媒体,利用互联网生成和传播信息,为用户端提供较为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投资建议,对传统金融资讯业务模式挑战颇大。
三、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加速渠道融合
互联网金融加快了金融脱媒速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摘掉了传统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独一无二的光环。互联网与金融的行业边界日益模糊,在网络信息科技的冲击下,各种金融机构逐渐开始发展在线业务,同时非金融机构也具备能力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行业融合日益明朗。
从金融机构外部环境来看,由网络支付衍生出的债权、股权融资,以P2P及众筹方式为代表,绕过传统的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将资金供需双方在网络平台上迅速对接,缩短了金融产业链,加快了渠道融合。2012年三季度的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同比增速仅为15%,相较2009年的45%不可同日而语。虽然网络信贷占比仍相对较小,但由互联网金融派生的资金归集、福利服务等现金业务、借贷业务蓬勃发展。
从金融机构内部来看,传统的银行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间业务边缘化,金融脱媒现象逐渐增多。互联网金融倒逼商业银行转型,筹建电子商务的直接融资平台,提升客户凝聚力。以建行为例,2012年6月开放的“善融商务”B2B和B2C平台商户现已过万,融资规模近10亿,交易规模超35亿。通过这种结构转型,银行提升了客户的让渡价值,使客户稳定性粘合度增加。
2.影响货币政策
网络货币的出现使资金的流通速度大大加快,现钞流通减少,进而也影响了货币政策。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般分为以M1、M2为代表的数量型目标和以利率为代表的价格型目标。由于网络货币的发行具有分散性和连续性,货币发行总量的计量和测算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因为网络货币与各种金融资产的高速转换,各种层次货币的测定也更加复杂。在价格目标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提升了金融服务质量,也促使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力度也受到挑战。一般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就公开市场操作而言,网络货币并非由中央银行发行,造成央行的资产负债减少,可能无法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吞吐基础货币,从而减弱了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在贴现率方面,网络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利率水平。互联网银行凭借其虚拟的经营模式,可以较低廉的成本将资金迁往准备金率比较低的国家,因此弱化了对准备金率的作用。
3.挑战监管工作
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规模高达5.64亿,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2亿,网上银行和网络支付用户2.21亿,全球外汇日均交易规模达到1.5万亿美元。互联网金融监管在国内目前无法完全覆盖,混业监管、洗钱犯罪、程序性问题等颇多。
首先,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虽然一行三会各司其职,但相互之间依旧存在职责不清的分工情形,还缺乏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监管方案。
其次,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由于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被赋予了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只有经过审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才能向市场开放,然而监管部门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了解新生产品,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对过于严格的行政管制提出了挑战。
4.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互联网金融将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融资成本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资本投入及运营投入方面节省了交易成本。据Berger & Gleisner(2008)统计,美国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成本是网络银行的10倍。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债权融资以P2P为代表,通过动态的、数据化的交易互动、信用评级、风险管理,对接匹配的利率和项目,简化传统借贷的利差为手续费用,更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以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看,截至2012年9月份,阿里金融业务的年化利率接近18%,“循环贷”、“固定贷”等短期业务的日利率仅在5-6bp左右,降低融资成本。
从融资主体角度来看,传统的关系型信贷理论有所改变。在我国的超过5000万的中小企业中,据全国工商联调查统计(2011),有90%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随着网络技术在金融业中的渗透,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互联网融资平台上得以满足,资本供给方不再根据与企业的历史关系进行借贷,而是关注项目主体;对于融资主体的中小企业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显著减低了信贷的道德风险。此外外资银行在我国营业场所较少,互联网金融使得借款主体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国际资本,普惠中小企业发展。
5.提升金融包容性
以网络技术作为重要手段,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限制,丰富了金融消费者的范畴。传统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的业务处理透明度不高,较透明的证券市场也存在做市经纪商的信息传递和内部交易。互联网金融通过公开的数据交易平台,使交易信息、市场定价透明化,将市场信息公开于网络,最终实现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网上保险等金融活动覆盖的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金融包容性相对增加。大型集团客户、中小企业、普通群众都可以享用更为大众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进行高效简便的金融体验。
同时,金融网络化增加了金融资源供给。P2P平台的准入门槛放低吸引了大量金融资源,大量的游离民间资本依照平台规则进入各种互联网融资模式中,在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思考对于我国的影响时,必须结合它的独特服务模式和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考察。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脱媒、货币政策、监管工作、中小企业的发展与金融包容性产生了深远影响。技术创新方兴未艾,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需要各方给予支持和协调,最重要的是采取适当的监管,并逐步理顺体系框架。
责任编辑 廖朝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