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以来,按照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以加强街镇财政性资金管理与监督为切入点,结合街镇财务管理实际情况,积极推动街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努力打造“高效、规范、公开、透明”的街镇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做法
青山区于2019年7月开始在全区推行街镇财政集中支付改革,将街镇财政资金统一纳入财政集中收付中心管理,着力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规范透明、收付直达”的新型预算执行运行机制。在坚持预算单位资金管理权、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和财政管理责任“五个不变”的原则下,规范收支运行,实施有效监督。
(一)制定实施方案。为了保障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区政府责成财政部门组成调研组,对全区8个街道、2个镇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摸排,并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青山区推行街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原则、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内容,确保改革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改革任务。
(二)推动账户统设。按照《方案》要求,区财政局在全面梳理各街镇会计报表、开设账户、资金结余、银行...
2019年以来,按照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以加强街镇财政性资金管理与监督为切入点,结合街镇财务管理实际情况,积极推动街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努力打造“高效、规范、公开、透明”的街镇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主要做法
青山区于2019年7月开始在全区推行街镇财政集中支付改革,将街镇财政资金统一纳入财政集中收付中心管理,着力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规范透明、收付直达”的新型预算执行运行机制。在坚持预算单位资金管理权、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和财政管理责任“五个不变”的原则下,规范收支运行,实施有效监督。
(一)制定实施方案。为了保障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区政府责成财政部门组成调研组,对全区8个街道、2个镇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调研摸排,并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青山区推行街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原则、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内容,确保改革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改革任务。
(二)推动账户统设。按照《方案》要求,区财政局在全面梳理各街镇会计报表、开设账户、资金结余、银行存款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税务收缴账户变更。撤销街镇原有的基本户银行账户,将街镇基本户账户余额全部划转至财政集中收付中心统一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核算,其他专户仍按原有管理模式运行,街镇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支行为,都纳入财政集中收付管理体系管理,实现了财政资金统筹,强化了对街镇资金的有效监管。
(三)组织业务培训。受人员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区级财政、审计部门对街镇财务监督检查覆盖面有限,一定程度上使街镇财务长期游离于财政审计监管之外,造成街镇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不足,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改革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区财政局专门组织召开业务培训会,围绕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意义、工作要点等内容,着力提升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保障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开展集中支付。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一是财政直接支付资金(适用于纳入财政统发范畴的工资性支出),各街镇财政行政人员、财政全额拨款人员工资全部纳入区财政工资统发系统统一发放,并严格按照统发工资和规范津补贴的有关规定执行。二是财政授权支付资金(适用于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范畴的财政性资金,主要是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和购买性支出、差旅费等),各街镇按照批复的预算和用款计划,在单位银行存款余额限额内,主要通过转账方式,将支票签发给收款单位或收款人,切实规范了资金拨付渠道,强化了预算执行力度。
(五)加强人员配备。街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开展,使财政集中收付中心的业务量和核算量大大增加,原有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了顺利推进改革工作,青山区从全区预算单位选调10—20名优秀财务人员充实到财政集中收付中心,进一步配强中心的人员力量,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青山区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实现“全覆盖”,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总量大幅增长,街镇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总体运行良好,进展顺利,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直通车”作用切实发挥。实行街镇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由传统的实拨支付变为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代理银行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商等最终收款人账户,资金支付实现由“中转慢行”向“直通车快行”的转变,有效缩短了资金在银行间的中转在途时间,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透明度”要求有效落实。实行街镇国库集中支付后,在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之间,形成了比较规范、透明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预算执行管理手段更加科学、精细、规范,预算执行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度提高,有效增强了预算执行透明度,为财政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信息基础。
(三)“蓄水池”效应更加凸显。实行街镇国库集中支付,撤销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预算单位所有资金以“指标流”的形式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大平台”管理,所有未支付到最终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资金余额,都集中沉淀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具有清算功能的账户中,为国库现金管理、降低财政筹资成本、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从根本上杜绝了体外循环、规避监控的不规范支付行为。
(四)“全程化”监督得以实现。采用信息网络技术,从运行机制上、制度设计上延伸了预算监控的深度,提高了预算监管时效,实现了财政资金事前审核监督、事中实时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监督。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