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山东: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助力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山东推行缴费取票“零跑腿、无接触”服务新模式,确保财政票据安全正常供应,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省财政厅以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为契机,推行票据业务线上办理,简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上线流程,通过电子邮件、快递等无接触方式采集单位信息,采取微信群交流、远程视频会商等方式沟通改革方案,“零见面”完成改革上线和技术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山东全省已有5138家单位启用财政电子票据,其中疫情期间新增上线单位2535家,累计发放财政电子票据434.96万份,收款金额达33.38亿元;山东省政府累计向红十字会等单位发放公益事业捐赠电子票据26.21万份,助力其接收捐赠资金3.38亿元,实现捐款到账即时开具票据,保障了捐赠资金安全高效运转使用。针对单位和捐赠人特殊需求,保障纸质票据供应,向省级医疗机构、公益组织供应纸质公益事业捐赠票据3230份,助力抗疫捐赠活动的规范开展。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票种需求量明显增加的情况,山东强化各方面协调配合,确保省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平稳运行,电子票据发放、开具、获取、查验无缝衔接。做好纸质票据印制、运输、仓储、发放全流程消毒,为急需票据的...
山东: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助力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山东推行缴费取票“零跑腿、无接触”服务新模式,确保财政票据安全正常供应,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省财政厅以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为契机,推行票据业务线上办理,简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上线流程,通过电子邮件、快递等无接触方式采集单位信息,采取微信群交流、远程视频会商等方式沟通改革方案,“零见面”完成改革上线和技术准备工作。截至目前,山东全省已有5138家单位启用财政电子票据,其中疫情期间新增上线单位2535家,累计发放财政电子票据434.96万份,收款金额达33.38亿元;山东省政府累计向红十字会等单位发放公益事业捐赠电子票据26.21万份,助力其接收捐赠资金3.38亿元,实现捐款到账即时开具票据,保障了捐赠资金安全高效运转使用。针对单位和捐赠人特殊需求,保障纸质票据供应,向省级医疗机构、公益组织供应纸质公益事业捐赠票据3230份,助力抗疫捐赠活动的规范开展。针对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票种需求量明显增加的情况,山东强化各方面协调配合,确保省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平稳运行,电子票据发放、开具、获取、查验无缝衔接。做好纸质票据印制、运输、仓储、发放全流程消毒,为急需票据的地市及用票单位送货上门,确保了全省各级各单位财政票据正常使用。
(万坤)
江西:出台教育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省,经省政府同意,近日,江西省财政厅印发《江西省教育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合理确定政府提供教育领域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方式,科学划分各级各类教育领域相关公共服务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分级负责机制。《方案》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由中央、省与市县财政按比例分担,其中中央财政对江西省分担比例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区)为80%,其他地区为60%;江西省分担部分,省、市、县财政分担比例维持原政策不变。《方案》对江西省教育领域转移支付资金各级财政分担责任及比例作了明晰界定。比如,贫困地区学生营养膳食补助,罗霄山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承担,其余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特殊困难家庭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补助,所需经费中央、省、市县财政分担比例分别为: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市、区)为80%、16%和4%,其他地区为60%、24%和16%。高校国家助学金,所需经费由中央与地方财政按6:4比例分担。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其他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所需财政补助经费主要按照隶属关系等由同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统筹给予支持。《方案》要求,上述义务教育、学生资助等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具体事项,江西省按国家基础标准执行;市县在确保国家基础标准全部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如需制定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地区标准,应事先按程序报上级备案后执行,高出部分所需资金自行承担。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方案确定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按规定做好预算安排,切实落实支出责任。
(廖乐逵)
广东:财政“三个一”保障“菜篮子”
广东省财政厅充分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在已有的保障民生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三个一”,用实际行动守好百姓“菜篮子”,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购销的影响降到最低,为疫情防控取得最后胜利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出台一个政策,加减并用支持“菜篮子”稳产保价。一方面,加大农产品冷藏保鲜支持力度。明确市县要积极利用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省级下拨涉农资金,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完善田间地头冷藏保鲜设施,重点用于清洗分级、预冷包装、烘干脱水等乡镇和村级仓储保鲜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减免农业信贷担保相关费用。明确自2020年2月14日起至12月底,省农担公司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双控”范围的新增政策性担保业务,减半(即按0.5%—0.75%)收取担保费。制定一个方案,三项补助打破农产品滞销困境。为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家禽、水产品和蔬菜瓜果积压滞销问题,省财政厅抓住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收储这个重要环节,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补助政策,及时制定《2020年广东省家禽水产品收储和蔬菜瓜果收购、贮藏应急补贴方案》,通过三方面补助鼓励相关经营主体加大收储力度,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一是对2020年2月14日起至疫情防控结束期间,收储本省养殖(种植)的家禽10万只以上、水产品10吨以上、蔬菜瓜果100吨以上的本省收储企业(包括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进行奖补。二是对家禽收储每只奖补2元、水产品收储每吨奖补1000元、蔬菜瓜果收储采购每吨奖补200元。三是根据各地最低收储量,省财政按因素法将奖补资金分配下达各市,粤东西北14个市及江门市享受省级转移支付政策的县(市)由省财政承担,珠三角地区省财政承担50%。落实一个机制,特事特办确保资金及时拨付使用。为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及时到位,省财政厅建立了“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机制,及时拨付“菜篮子”奖补资金1.2亿元,督促市县严格做好奖补资金的分配管理,加快拨付使用和统筹用好相关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加快推进项目执行进度,全力支持做好农业恢复生产和农产品稳产保供。同时,为更好保障疫情防控期间“菜篮子”稳定,明确省级下达的涉农资金,市县在完成考核任务基础上,可统筹用于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
(本刊通讯员)
安徽来安:聚力支持打赢打好抗疫脱贫“双战役”
安徽省来安县财政局积极围绕重点资金保障、狠抓方针落实的原则,坚持防“疫”狙击、脱贫攻坚两手抓,多方聚力支持打赢打好双战役。一是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助力高效疫情防控。县财政局立即启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经费保障响应机制,积极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及时安排疫情防控专项经费。截至目前,累计投入疫情防控经费已达4058.8万元。二是执行扶贫资金保障机制,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保持财政扶贫资金政策稳定性,严格落实县级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2020年,来安县已到位专项扶贫资金9375.1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64万元、省级资金636.1万元,市级资金745万元,县本级预算资金7230万元。按照各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通过规范程序、循序推进,县扶贫领导小组已召开三次领导小组会议审批扶贫资金项目,目前共批复资金9375.1万元,批复项目47个,资金与项目批复率和匹配率已达100%。截至目前,来安县未有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社会各行业也已陆续按规定复工复产;全县24个产业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实施建设中,确保6月底前全部完成,迎接国家普查大考。
(苏俊涛)
江西高安:“三向发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江西省高安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十全十美、品牌高安”建设目标,坚持“向上争、向下减、向内挖”三向同步发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向上争资发力,打造转型升级“助推器”。及时兑现促进智能制造、推进企业技改项目奖补资金1510.3万元,申请2019年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及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1961.5万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同时,聚焦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运营、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汽运物流产业基地建设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申请新增债务限额8.16亿元,有力支撑了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向下减负发力,种好服务企业“同心树”。突出政策宣传和跟踪调研两个环节,全面推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落实,2019年新增减税降费政策共减免税额5.6亿元,减征行政事业费1571万元。充分发挥帮扶平台和“财园贷”的作用,帮助困难企业爬坡过坎。全年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共提供担保贷款83笔、共计3亿元,续贷帮扶中心共为中小微企业发放续贷资金194笔、助贷金额12.9亿元,“财园贷”在贷企业225户、在贷金额10.37亿元,为企业减轻利息负担5685万元。加大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着力减程序、优服务,深入推进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等,加快实现“只跑一次”“一次不跑”。三是向内挖潜发力,激活资产资源“沉睡账”。加速国有企业改革,牵头拟定市属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为平台公司发展提供遵循;扎实推进市属国有资产清查统管整合工作,做实方案、组建专班,按照业务培训、单位自查、全面清查的步骤,对全市338个单位、项目进行拉网式资产核查,涉及的企业股权变更、不动产资产划转等工作正加速推进。扎实开展存量资金清理,清理项目部、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闲置资金2.87亿元,清理收回财政专户结余结转资金1.69亿元,清理盘活当年及以前年度预算资金1.51亿元,腾出财力集中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制定完善行政事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全流程管理制度的同时,研究开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水平。
(卢锦元)
湖北武汉: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一是扛牢政治责任,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武汉市财政局党组坚决扛起财政支持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以上率下、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以最大决心、最大努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建立应急保障、医疗救治、内部防控、下沉社区等4个专班,细化落实工作责任,保障全局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全局113名干部下沉到40个对口联系社区,89名干部就近下沉到居住地所在社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财政力量。二是强化资金统筹,确保疫情防控经费筹措到位。密切跟踪全市疫情防控资金需求,通过统筹预算资金、压减市直部门一般性支出资金、政策性专项资金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防疫资金保障力度。截至目前,全市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资金71.16亿元,全部用于集中收治医院建设、医疗救治、集中隔离等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支持88家定点医院扩容改造收治病人;支持新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改造建成方舱医院33个,提供方舱医院床位35673个;建立集中隔离点775个,提供集中隔离点床位51925个;保障医疗队315支、医疗队员食宿行35591名。三是坚持急事急办,确保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到位。强化全市资金调度“一盘棋”,建立防控经费日报制度,深入统计分析各区各部门在医疗设备及医用耗材采购、方舱医院建设运行、社区防控、生活物资保供稳价等方面资金需求,切实做好全市疫情防控资金的统筹、调度和拨付,确保疫情防控资金第一时间落实到位。开启应急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确保第一时间下达预算指标,将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到位。密切关注各区库款情况,督促指导疫情防控任务重、库款保障水平偏低的区科学调度资金,并予以专项调度支持,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简化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畅通应急采购绿色通道,确保防疫急需物资第一时间到位。此外,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疫情防控资金监管到位、管理规范。
(本刊通讯员)
福建监管局:五措并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是强化使命担当,压实“战疫”责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和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福建省委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文件精神,以财政监管为抓手,逐项明确任务、逐级落实责任、逐条对照检查,从严抓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二是强化组织引领,凝聚“战疫”力量。局党组落实主体责任,靠前指挥,及时掌握防疫资金相关情况、及时发声指导、及时采取行动。各处室发挥职能作用,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做好各项具体防控工作。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在承担组织分配任务的同时管好自己、督促家庭成员做好个人防护,在遵守纪律规矩上走在前、作表率。三是有效发挥作用,筑牢“战疫”堡垒。落实“党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组建志愿服务队充实基层防控力量,组织干部职工协助结对共建社区开展防控工作,积极帮助社区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出入口值守等,引导群众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自愿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正能量。四是积极主动履职,夯实“战疫”基础。聚焦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与省财政厅、卫健委等部门建立“网络办公、线上沟通、要情通报”的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工作机制,及时掌握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下达情况。建立疫情防控资金台账和动态跟踪机制,实时掌握专项资金实际到位、分配拨付、具体使用等情况,关注基层疫情防控及“三保”支出需求。五是落实监管责任,决胜全民“战疫”。坚守财政监管岗位,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资金的监管工作。目前,财政部下达福建省的3.46亿元中央防疫资金已实际支出3.38亿元,支出率达98%,主要用于医疗救治、疫情防控人员补助、设备和防控物资等。在全省各界共同努力下,福建省成为全国继西藏、青海后第3个疫情清“0”的省份。
(杨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