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绵阳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徐强
不讲人情,面对众人说项,也不松一句口,用好财政每一分钱;用钱大方,筹集一切可用财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这个既“吝啬”又“大方”的人,正是四川省绵阳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强。躬耕27年,他坚持原则、作风严谨、勤政廉政,为绵阳财政改革和管理奉献了才华、倾注了心血。这位财政老兵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当政府的“好管家”,做百姓的“贴心人”。
小气预算,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徐强的“小气”出了名,他一心打好财政“铁算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好日子要精打细算!”
2019年,财政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怎么解决?在编制预算阶段,按照要求,绵阳市本级所有部门一般性支出全部压减5%,市财政局带头压减。一时间,徐强的办公室门庭若市,许多部门领导干部多次上门沟通协调,徐强总是耐心细致地解释沟通:“这几年政府一直在过‘紧日子’,但今年情况更特殊,必须开源节流,勒紧腰带过日子。”面对仍出口说项的,他不留余地,毅然决然地拒绝:“必须按规定办事,一分钱也不多给!”徐强过于苛刻,是个“铁公鸡”的说法随之传开,对于他这样不讲情面、不会变通的“死脑筋”作风,关心他的人劝他要“灵活”点,不要得罪人,可他丝毫不为所动。他说:“我宁愿当‘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要守住底线用好财政每一分钱。”
大方帮扶,将钱用在发展“刀刃”上
他常说,日子再紧,也要筹出钱来支持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好了,财政才能发展好。要满足企业、项目需求,不深入一线、不各处取经,怎么能行?只要有空,他就马不停蹄到企业开展调研,察实情、出实招。
为支持做好京东方、惠科等重大项目融资,他变身为“空中飞人”,往来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与多个公司对接沟通……徐强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从项目签约、引进、建设到竣工、投产每个环节都积极参与。京东方建设项目老总看到他,总是感慨:“像徐局长这样敬业的领导还真少见,可以说,项目能提前竣工,没有他的倾心付出是难以实现的。”
事实证明,从一线“泡出来”的“点子”,多半是“金点子”。
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财税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财税支持措施》等文件的研究制定过程中,为破解本地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他牵头设立高新企业贷款风险金、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金和应急转贷资金,一条条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一家由几名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小企业,拥有国家专利,公司CEO是不善言辞的“理工男”,但提起徐强,他却滔滔不绝:“我们有技术、人才、自主知识产权,好几家公司都想用我们的产品,但因为没有后续资金支持,创业难以维持。徐局长得知我们的困难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给我们做创业辅导,又帮我们争取到‘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发展资金’,为我们走出困境出了不少力。”
守矩创新,努力争当“业务尖兵”
一直以来,徐强秉承“守规矩、促创新”并重,用创新解决发展路上的难题。他严守规矩,在预算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法治原则不开“口子”、依法理财不留“漏洞”、严格执法不讲“人情”,做好财政存量资金盘活、财政绩效考评、专项资金整合等工作。
2018年,绵阳3个地区政府债务被风险提示后,徐强只要眼睛一闭上,全是数字、百分比,脑子里想的全是如何化解这些债务,如何帮助基层渡过难关。为此,他先后十多次到基层调研,与基层财政干部座谈,共同想办法、谋思路、添举措。有时,仅仅为化解一个地区风险,他就与当地财政部门研究十多次确定解决方案。凭着这股劲,这三个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已初显成效。
他力促创新,倡导不能因为工作难度大、风险多就裹足不前,要以创新解决发展路上的难题。他分管的多项财政改革都走在队伍前列。2018年,绵阳在全省率先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推广运用PPP模式。尤其是PPP模式,没有“样板”和“先例”可学习借鉴,只有靠自己摸索、总结,他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伏案悉心总结,牵头研究制定PPP规章制度,成立PPP中心,绵阳PPP项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截至目前,已实施PPP项目24个,投资总额达257亿元。
视责如山,为财政事业“发光发热”
工作多年,徐强从不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在领到任务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总是怎么做、怎么做好,高质量完成任务。他就是靠着一股倔劲,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在岗位上发挥更多的光和热。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当时已患有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的徐强,坐着疼,躺着更疼,只能站着才稍微可以忍耐。即使这样,他也不喊累,每天靠着墙坚持工作,下班后一个人跑去打点滴,坚持了半个月。直到有一天,徐强站着开会时突然倒下,才被同事送进医院住院治疗。而仅仅一个星期,他就瞒着家人与医院签下《离院责任书》,偷偷地出院回到岗位。现在,徐强的腰部仍时常隐隐作痛,这是当年落下的病根。
有一件事,同事记忆犹新。在四川省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市州行(绵阳站)活动中,作为活动直接负责人,徐强连续半个月吃住在单位,每天在市财政局和市政府之间往返不少于两次,为邀请各方宾客打了数百个电话,嗓子发炎了,他就吃颗清喉利咽的糖缓一缓,然后接着打电话。活动办得很成功,邀请到成都、德阳、绵阳三地近400人参加活动,成功签约项目42个,投资总额超300亿元。徐强的嗓子却红肿地咳出了血,令人揪心。
工作固然辛苦,徐强却甘之如饴、奋勇当先。他始终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做到每花一分一毫都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他始终践行“为民理财”使命,将自己的电话号码主动给群众,百姓有困难都竭尽所能帮忙解决。
“我所取得的一些工作业绩,至关重要的是得益于我热爱财政事业。如果说,全国财政系统的干部是一片森林,那我,只是他们当中普通的一棵树而已。我期待一直生长,深深扎根这片泥土。”徐强这样说。
(四川省财政厅供稿)
责任编辑 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