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是革命老区县,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铜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沿河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在依法聚财、科学理财上做文章,打造了一支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敢于担当的好队伍,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严格收支:在困境中挺进,在机遇中发展
沿河财政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丰富发展财政工作思路和举措,综合运用各项财税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生财、聚财、用财、管财”各项工作要求,建立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着力于“发展型、民生型、绩效型”三型财政的打造,财政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有力促进了沿河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一是坚持培植财源,盯紧重点税源,加强税收挖潜,不断壮大财政实力,财政收入结构趋于合理,质量稳步提高。二是坚持“保基本、保重点、保民生、压一般”的支出原则,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近三年累计压缩行政经费1640万元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年均增长18.2%。“三保”支出和脱贫攻坚等重大项目支出得到了切实保障。三是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通过减免税、降费等多种方式,切实为企业经营主体减负,增强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活力,已累计减免税费2800万元。四是积极支持担保公司与县金融机构合作,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目前累计保额9.2亿元,切实化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助推了沿河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进程。
关注民生:在艰难中统筹,在保障中升温
坚持民生优先导向,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统筹财力向民生重点领域倾斜,公共财政特征更加鲜明。近五年来,沿河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145.7亿元,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其中2018年民生支出达33.6亿元,是2014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4%。沿河民生保障改善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持续稳定;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前两年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同时大力支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沿河“最美中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效应,积极培植文化旅游财源,助力全县走生态文化旅游脱贫之路。在自身财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统筹安排2500余万元,支持沿河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丽中国·跨界科考”大型生态公益系列活动第四届——探秘画廊乌江·情满山歌沿河,铜仁市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暨沿河第八届乌江山峡百里画廊文化旅游节,2018年环梵净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旅游活动。沿河以生态文化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沿河知名度、美誉感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大攻坚战:在支持上加码,在成果上见效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方面。一是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完善了管控措施,建立了动态管理台账,制定了债务化解方案,完成了存量债务置换。二是采取多种方式化解政府债务,沿河债务率严格控制在风险预警线以下,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三是支持巩固了国家信访“三无县”创建成果,沿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改善。
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一是扎实开展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改善和扶贫产业发展,支持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支持浙江安吉县“白叶一号”扶贫项目落户沿河,坚定全县上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地方特色品种保险,每年投入保费近3000万元,为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提供风险保障。三是深入开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落实建立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加强财政扶贫涉农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四是坚持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紧密融合,深入与帮扶村开展结对帮扶,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先后帮助南山、黄土、沙坪、汤家等4个村顺利脱贫出列,贫困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沿河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加强污染防治工作责无旁贷。一是加大投入确保“天蓝、地绿、水清”。沿河财政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整治烟花爆竹和乌江河流域网箱养殖等问题,投入6亿多元建设沿河乌江国家湿地公园、乌江森林公园等环境保护项目。沿河空气质量优良,水质排放达标,森林覆盖率突破60%。成功通过“贵州省级森林城市”考核验收,初步通过“国家卫生县城”暗访复审,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各界对该县绿色发展成果的认可。二是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污染防治,多渠道增加环保投入、以PPP模式实施城镇供排水及污水处理一体化等环保项目。积极实施城区环境卫生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PPP项目进程。城市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队伍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担当抓落实
沿河财政局始终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绝对领导,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全系统总体工作布局,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班子团结和谐,运转良好,一把手作用发挥充分,班子成员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劲头十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内部流程管控,规范约束权力运行,增强为民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全面加强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四风”问题、不担当不作为等专项整治,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挺纪在前、较真过硬,坚持经常性开展廉政党课、警示教育、案例教育、廉政约谈等,始终管护好财政系统政治生态这片“森林”,确保了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两个安全”。
沿河财政局坚持一手抓财政业务工作,一手抓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文明建设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使其深度融入财政日常工作中,实现文明建设与财政中心工作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先后被评为2012—2014年度“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5—2017年度“全省文明单位”。财政工作在贵州省2017年度财政综合考核评比中位列县域方阵第3位,获得奖励资金4000万元。局党支部于2017年、2018年先后获得“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贵州省财政厅供稿)
责任编辑 刘永恒